張樹聲,字駿傑,河北滄縣人。他曾拜師於南少林宏範大師門下,拳棒精通,威震江湖。同時,他一直不減燕趙俠義之性,耿直仗義,勇猛好勝,愛打抱不平。

葛優扮演的陸先生,原型即張樹聲

早在清朝末年當騎兵連長時,他就結識了馮玉祥,參加過馮玉祥發起組織的“武學研究會”。1912年初,灤州起義失敗後他逃到上海,加入青幫。1914年後在馮玉祥軍隊裏當過團長、交際處長,常代表馮處理一些棘手問題,對馮玉祥尊敬有加,忠貞不二。抗戰時期,爲馮玉祥發起的獻金救國運動傾心盡力,只要是馮玉祥所託之事,他從不說二話,被馮玉祥視爲莫逆之交。

馮玉祥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張樹聲加緊招收幫會門生弟子,擁護國民政府抗戰。1938年初,他自上海抵達河南開封,在鼓樓南馬道街百貨公司下榻。當時正值蔣介石召集第一、第五戰區旅長以上軍官開會,正是在這次會上,蔣介石拘押了韓復榘。張樹聲抓住時機,邀請原西北軍的將領喫飯,共敘舊情。應邀前來的有一三二師師長王長海、三十七師師長張凌雲、二六一師師長孫玉田、三十八師師長黃維綱、三十七師旅長吳振聲、王爲賢、一三二師旅長柴建瑞、劉景山等十餘人。到場的師長旅長們酒足飯飽後隨即步入香堂,齊拜張樹聲爲師,並每人出資一百多元作爲拜香堂之用費。

依常規,張樹聲早應該關山門停止收徒弟,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停過香火,故抗戰時期, 張樹聲成爲輩分最高的青幫幫主,在重慶繼續開香堂廣收徒弟,而且大收特收。到1940年時,他的徒子徒孫僅在重慶一地就有9萬人,上至蔣介石侍從室,下至中統、軍統、各機關,以及水旱碼頭都有他的徒弟,以致於蔣介石恐懼幫會亂政,專門針對他而下了手令,禁止公務人員入幫會,然而並沒有什麼用。因此,張樹聲在重慶雖無一官半職,卻被稱爲無冕之王。看到張樹聲的門徒越來越衆多,杜月笙實在坐不住了,勸張樹聲道:“你老人家就不要再給我們收些小祖宗了。”

杜月笙

張樹聲收徒弟,杜月笙着哪門子急?

這是因爲青幫的輩分決定其在幫中的位次,而輩分是按“字派”排列確定的,字派排列如下:清淨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大通悟覺。民國年間“大”字輩分最高,當時不過十餘人,張樹聲正是其中之一。

比較有名氣的大字輩人物有四位,即張之江、張樹聲、袁克文、錢寶亨。其中張之江拜過“祖師爺的衣冠”, 較其他人地位更高,但他早已關了山門,按青幫幫規,關山門者不準重設香堂收徒弟。同時按照慣例,張之江已經關了山門,其他大字輩人物也都該把山門關了。

當時的青幫大佬中,黃金榮自封爲“天”字輩,實際上就是無輩分;杜月笙拜“通”字輩陳世昌爲師,爲“悟”字輩(比張樹聲低兩輩);而蔣介石曾是黃金榮的徒弟,輩分更不足道。因此,他們的輩序都在張樹聲之下。幫規有所謂“字大人不大, 字小人不小;一師皆師, 一徒皆徒”的訓條。

杜月笙輩分雖然低,但地位高實力強,乃赫赫有名的“三大亨”之一。張樹聲一口氣收了9萬徒弟,這些人輩分都比杜月笙高。這讓杜月笙以後在重慶怎麼出門?碰上張樹聲的徒弟,尷尬不尷尬?

影視作品中的杜月笙

張樹聲的影響能有如此之大,除了輩分最高及動盪環境等因素外, 他的素養與經歷確實是一般幫會中人所不及的。首先,他開創了一套青幫新教義,啓發幫會抗戰意識、號召青幫衆徒奮起抗日,先後編寫了《民族精神》(又稱《通漕道義》)和《民族精神續錄》,分別於1941年和1943年出版發行。陳立夫和張羣爲該書寫序。陳立夫讚揚《民族精神續錄》一書“孕大涵深, 貫微洞密,誠清門不朽之書也。刊行問世,必將不脛而走。”馮玉祥也在該書出版時爲其題詩道:“家國傷心萬念侵,一生低首拜亭林。梨州老去船山古,逸韻流風何處尋。”這些大人物的捧場,更使張樹聲的名氣大增。

青幫幫規書

張樹聲每次開香堂,都照例講一套幫會的歷史,說的基本上是“反清復明”的那一套。順帶也會講一些愛國愛民、反對日本侵略的道理。張樹聲的宣講,與時俱進,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很受歡迎。如他所言:“民族精神團結之根本,在‘義氣千秋’四字。”

張樹聲爲人十分平易近人,十分尊崇“義氣”。他穿着樸素,喜穿一身灰衣服,褲子後面補兩塊大補丁,留着兩撇小鬍子,說起話來慢條斯理,有很強的親和力。這也是他聲名遠揚、信徒衆多的重要因素。

抗戰時期的重慶

1941年初的一天,張樹聲在重慶天津飯店設香堂,收“通”字輩徒弟。在場的約30人,都是當時的政府官員及軍官,其中就有在馮玉祥身邊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王冶秋、趙力鈞二人。這次是特別隆重的“滿堂”香堂,先由張樹聲率衆拜祖師爺、唱焚香歌。接着,“副官”宣佈拜“本師”, 衆徒三叩首向張禮拜。然後張樹聲開始“佈道”, 宣講他所發展的青幫教義。

這天,張樹聲還親自傳授了幫規。青幫立有十大幫規:一不準欺師滅祖,二不準藐視別人,三不準扒灰放籠,四不準姦盜邪淫,五不準江湖亂道,六不準引法代跳,七不準絞亂幫規,八不準以卑爲尊,九不準開閘放水,十不準欺軟凌弱。

他還專門講授了十大幫禁:一徒不拜二師,父子不拜一師,師過方(去世)不準另拜,關山門不準再開,徒不收人師不再收,兄進徒弟不能進師,本幫不準引進本幫,師過方不準徒代收,入會之後不準辱罵會中人,香頭高不準自尊。

在傳授完基本的幫規、幫禁之後,張樹聲又開始傳授具有操作性的幫內規定,也稱爲“海底”,這是關於如何不用說話,通過“招牌”來辨認同幫;如何用“切口”對話識別雙方的“字派”和“山門”的規則。這樣在各地跑碼頭時,利用這些幫內的交流、識別約定,便可得到同幫人的接待和照顧。幫規傳授完後,張幫主再率衆焚紙送祖歸山,整個拜師儀式到此結束。

校場口會場

1946年1月31日政治協商會議閉幕。爲慶祝政協會議的成功,促使5項決議貫徹實施,2月2日,由政協陪都各界協進會等19個團體發起,定於2月10日上午在重慶較場口廣場舉行慶祝政協成功大會,並邀請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爲總主席,李公樸爲總指揮,推選李公樸、郭沫若、施復亮、章乃器等20餘人組成大會主席團。

開會前,張樹聲得知國民黨中統特務將會去會場搗亂,於是報告給了馮玉祥。馮玉祥要求張樹聲設法保護與會的民主人士。張樹聲找到自己的手下趙錦才負責此事。

趙錦才,河北滄縣人,著名武術家,骨傷科專家。1936年入南京中央國術館任教官。趙錦才同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副館長張樹聲關係十分密切。抗戰開始後,趙錦才經中央國術館推薦,任國民政府中央訓練團中校教官。隨張樹聲入川,侍衛左右。趙錦才身材魁偉,相貌堂堂,能練善打,武功高強,被稱爲張門的“四大金剛”之首。當時趙還在重慶開設骨科診所,匾牌即爲馮玉祥所題。趙錦才利用老關係,設法接近中統特務,獲得了上主席臺的機會。較場口血案剛一發生,趙錦才馬上掩護了李德全、沈鈞儒等人安全撤離。

重慶寬仁醫院

1949年8月,張樹聲因爲背癰,住進了重慶寬仁醫院。住院部整整一層樓,被包下來接待賓客。從病牀到大門,都有便衣“副官”站崗,並且佩帶着美式左輪槍。每天前來詢問病情者川流不息。有坐汽車的、有坐滑竿的,三教九流無所不有,送的禮品擺滿了整整兩間屋子。這年9月,張樹聲去世了,喪事辦得十分隆重。這不僅僅是他本人的葬禮,也是那個舊時代的葬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