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省人社系統幫扶幹部情繫貧困羣衆,積極進村入戶,在面對面交流中宣講扶貧政策,在心與心溝通中感知羣衆冷暖,在探摸家底中瞭解民意幫辦實事,形成了一支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扶貧幹部隊伍。從今天起,河北人社公衆號推出“人社扶貧故事”欄目,展現我省人社扶貧幹部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故事。

今天,一起來看看邯鄲市人社局駐魏縣永東村第一書記姚永亮的故事——

蛋雞養殖從小打小鬧到規模經營,扶貧微工廠讓村民家門口就業,密植梨種植產業園區使永東村53戶建檔立卡戶變身爲“股東”……這兩年,魏縣雙井鎮永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這一切的變化,都與永東村駐村第一書記姚永亮駐村幫扶分不開。訪貧問難,精準幫扶建成效

一個3000來口人的貧困村,怎麼幫扶?2018年3月12日剛到永東村擔任第一書記時,姚永亮的確有些不適應。“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姚永亮暗下決心。

走訪貧困戶王軍

到貧困戶劉書芳家面對面解難題

“永東村到底有多少貧困戶,村民整體收入咋樣?”“每個貧困戶又是個什麼情況?”“村民在脫貧方面有啥需求?”初到永東村,姚永亮就一頭扎進村裏,帶領其他兩名隊員挨門逐戶走訪,瞭解村民收入來源、人口狀況、年齡結構等基本信息,面對面覈實村民健康、教育、危房改造等各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制定幫扶方案。

永東村750戶3010人,耕地2910畝。人口多,底子薄,村裏沒有主導產業,村民收入主要靠傳統農業和打零工,是個遠近聞名的“窮大村”。按現行貧困標準全村建檔立卡93戶、313人,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貧困。建檔立卡戶中缺技術72戶、佔77%,缺勞力9戶、因病7戶、特困3戶、孤寡2戶,總佔比23%。

科學制定政策宣傳培訓計劃,邀請魏縣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專家到村面對面授課輔導,通過開辦“夜校”、入戶隨機宣講、喇叭廣播、微信羣共享等方式,不間斷將黨的扶貧方針、最新脫貧政策灌輸到每戶貧困戶。在此基礎上,根據每戶不同的致貧原因,針對性幫助享受相應政策,真正做到政策精準落實。

申請低保、醫療扶貧、雨露計劃……姚永亮把全部心血都用在幫扶貧困羣衆身上。他常說,扶貧攻堅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沒有滿腔熱情和喫苦奉獻精神是幹不好的。只有帶着感情去扶貧,才能把黨的好政策,送到羣衆的心坎上。

永東村貧困戶情況轉機發生在駐村第一書記姚永亮上門走訪以後:貧困戶陳海家裏有兩名殘疾人,姚永亮與村幹部一起爲他們各爭取了兩項殘疾人補貼;爲貧困戶申社梅、路鳳、武兆保等貧困戶辦理了低保、五保;幫貧困戶陳保學、段運姣等人辦理了慢性病證;幫張兵儀、王文川、楊子萱等申請了雨露計劃;幫王梓軒、董海羣、趙銀秀辦理了魏縣精準防貧保險……

“作爲幫扶幹部,有時候一個點子會使一個家庭的生產生活得到改善,一句話會讓一家人樹立起脫貧致富的信心。”提到貧困戶張九民一家時,姚永亮說,以前會木工活的張九民靠打零工爲生,收入不穩定,後來在他的幫助下,張九民加入了村裏的木工組,每個月都有2000元的收入。還推薦張九民的妻子參加村裏清掃隊,爲他的兒子、兒媳提供外出務工信息, 如今兒子去廣州打工,兒媳就近到照河電子廠上班,一家人一個月收入八、九千元。

貧困戶陳海、董學會、王愛清等17個人,既無勞動技能,年齡也有些偏大,在姚永亮的推薦下,村裏給他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月也有了固定收入。

主動作爲,徹底摘掉“貧困帽”

定期組織村“兩委”幹部集體學習扶貧脫貧政策,做到讓村民明白的自己先學會,讓村民滿意的自己先付出。通過和重點戶、老大難結對子,不斷強化黨員幹部的擔當。開展常態化的入戶走訪,不斷拉近與羣衆間的距離,村民們有了困難願意找工作隊幫忙,有疑問願意找工作隊解答。

開展系列“暖心工程”,與村委幹部分成三組,和市、縣兩級安排的“三日一網”制度相結合走訪入戶,幫助村民解決“雨露計劃”申請、產業發展等難題20餘個。

抓產業穩收增收,以蛋雞養殖、扶貧微工廠和密植梨三大產業爲重點,扶持脫貧致富帶頭人,帶動擴大村民就業。

加大對建檔立卡戶的培訓,增強貧困勞動力務工技能。對未脫貧戶進行重點走訪幫扶,堅持每週走訪一遍,每月統計一次收入情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難增收;對家中沒有勞動力的低保、五保戶和家中有大病、殘疾人的家庭,做到經常走動,關心生活,鼓勁打氣。

邯鄲愛眼醫院義診走進永東村

疫情防控村口值班排查

通過開展產業、就業、健康、教育等鞏固提升行動,使各項政策切實落地見效,爲村民們解決實在困難。

疫情期間,精準施策加大幫扶力度,持續落實幫扶政策,着力做好結對幫扶、就業幫扶、金融幫扶、臨時救助等工作,不讓一戶貧困戶因疫情“掉隊”返貧。

面對迎接國家驗收這一重中之重的考覈,姚永亮帶領工作隊同村“兩委”一起分析形勢,研究工作,把駐村以來各級檢查督導指出的問題列出清單、分解任務、掛賬銷號,一邊收集佐證材料一邊核對“五證一冊”,一邊完善臺賬資料一邊入戶宣講政策,連續一個月每天都加班到半夜。先後3次組織引導員培訓,4次集體宣講政策,排查住房情況3遍,平均走訪貧困戶10次,2019年7月,以“零問題”的標準順利通過了國家第三方評估組檢查驗收。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她老伴、兒子都不在了,兒媳也改嫁了,一個人拉扯着兩個未成年孫子。家裏沒有一樣像樣的傢俱,房屋也因年久失修快不能住了。”說起初次到貧困戶劉書芳家時的情景,姚永亮至今歷歷在目。

也就是從那天起,劉書芳一家成了姚永亮主動結對幫扶的重點戶,他隔三差五就會去老人家看看。

“這兩年多,姚書記對俺家真是沒得說,家裏老的少的他都惦記着,能享受的政策都讓俺家享受了。現在,我在村裏打掃衛生,落實了公益性崗位,大孫子也到石家莊上了職業中專,過兩年就能幫襯家裏了。”劉書芳抹了抹眼淚,指了指修繕一新的房屋說,“以前,一到雨天俺就怕的要命,外面下雨屋裏也跟着下,鍋碗瓢盆全用上都不夠。現在好了,屋頂裝上了彩鋼瓦,裏面也吊了頂,刷了牆。

2019年10月,劉書芳等全村最後3戶7人順利通過縣扶貧辦考覈驗收,至此,全村93戶313人徹底摘掉了“貧困帽”。

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長久計

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這是由傳統的“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必由之路。只有產業發展起來,貧困戶致富能力提升,才能實現持續增收擺脫貧困。在人社系統工作多年的姚永亮,對此有着深刻地認識。他發揮自身優勢,以產業扶貧爲抓手,促進增收脫貧。

邀請縣農業局專家走進田間地頭指導村民選種育種、防病治蟲、確保增收,幫助村民少減產、節約種地成本,多掙“土地錢”。

鼓勵陳海、董學臣、王春景等53戶貧困戶入股雙井鎮密植梨種植產業園區,一畝地每年補貼400元錢,幫助引導貧困戶樹下間種紅薯、西瓜,每年每畝增收500元,五年掛果後分紅。

爲陳運生、王雙林、王連羣等5戶辦理小額貸款,用於發展(擴大)養殖業和種植業。兩年多來,永東村的蛋雞養殖已從最初的小打小鬧發展成規模養殖,養雞戶也由最初的3戶發展到17戶,養殖能力都在1萬隻左右。同時,永東村的養豬、養羊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姚永亮正在謀劃成立蛋雞養殖合作社相關事宜,希望養雞戶能夠抱團取暖,最終實現合作共贏。

新建扶貧微工廠

到村扶貧微工廠現場指導

幫助村民楊利廣申辦“扶貧微工廠”。“姚書記,我想回村辦個加工廠。”“返鄉創業是好事,我支持。可辦廠子不比在外務工,有一定的風險。”“您放心,我跟山東一生產防護服企業合作,生產多少人家要多少。”2018年底,永東村在外務工多年的楊利廣找到姚永亮,想讓他幫忙找個地方建廠。“這幾年,縣裏一直在推‘扶貧微工廠’,咱雙井鎮一家沒有。咱們可以申報,這樣還能安置村裏建檔立卡戶和低收入戶,增加他們的收入。”“行,我聽您的。”爲促成楊利廣在村裏辦廠這件事,姚永亮縣裏、鎮裏跑手續爭資金,與村幹部一起選址定址,多次現場協調,配合縣、鎮扶貧辦實地測量佔地面積和座標;多次與縣、鎮扶貧辦、就業局對接,幫忙辦理小額貸款,爭取以工代訓補貼;2019年10月份完成以服裝加工爲主的“扶貧微工廠”建設申報。2020年4月5日,永東村“扶貧微工廠”開工,帶動就業35人,爲村裏帶來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其中,吸納貧困人口就業佔比30%,工資實行50元加計件方式,人均每天80—100元,同比每月增收300元。

針對疫情給村民帶來的影響,姚永亮主動發揮職能部門優勢,一邊組織市縣就業部門及時發佈就業信息,引導村民外出務工,加大對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一邊組織復工返崗,用足就業扶貧政策,普惠更多的貧困勞動力。村民杜永林通過參加餐飲小喫培訓班,在村裏賣起了早點。

這些因人施策、因戶施策的舉措如點點雨露,似滴滴甘霖,灑在永東村百姓心田,換來了人人稱道的好口碑。駐村以來,因工作出色,姚永亮先後被評爲省、市扶貧優秀,省科技扶貧先進個人,《中國組織人事報》報道了他的扶貧事蹟。

“雖然永東村貧困戶都脫貧摘帽了,但我的幫扶工作還沒有結束。在今後的幫扶工作中,我仍然會堅持最初的工作態度,一如既往,主動作爲,執行幫扶政策不走樣、不打折,做好幫扶對象的鞏固脫貧成果工作,不讓一戶一人返貧致貧。”姚永亮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