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去朝鲜,最热衷地就是询问关于凭票购买米面油的那些事,其实原因很简单,7080年代的时候,咱也这个样子。我们的票证时代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跨度非常大,毕竟物质基础没有那么雄厚。

那时候曾经流行一个词“投机倒把”,说的就是在物资匮乏年代里的各种倒买倒卖行为。如今,这个词早就被抛到太平洋里了,但在很多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来说,很难忘掉。

朝鲜依旧在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人们日常生活中吃穿用,基本上靠供给制,每个月除了发工资,还有柴米油盐等各种票证,凭票可以购买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生活必需品。

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限制绝大多数市场的活动,禁止粮食自由流通,取缔非法小商品市场。同时还禁止工业品随意在市场上出售,禁止使用外币等。但是,仅靠封堵,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严格的限制情况在2012年出现了转机,朝鲜提出了优先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随即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诸如鼓励发展市场经济,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化市场,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等等。

特别是在农村推行“圃田制”,允许农民在交完集体任务后,可以有自己灵活掌握的农作物,可以拿到市场上销售,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如今的朝鲜,只要经过相关审批手续,就可以开饭店、商店了。我们在金日成广场参观的时候,导游指着两侧的售货亭说,这些售货亭都是国有的,但很多租给了个体户经营。但租金很高,还要交足够的保证金,有足够多的关系。

由于目前朝鲜做生意的手续还比较复杂,起步资金也要求较高,更多的想做点小买卖的普通百姓就只能摆地摊,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黑市”,这个词是导游告诉我们的。

我们旅行朝鲜期间,会在大桥下面、公园门口、小区拐角处,看到很多地摊,这就是所谓的“黑市”了。

都说朝鲜人不会主动和外国游客打招呼,但我们在凯旋门广场游览的时候,看到一个打扮素雅,貌似公务员的姑娘站在一边,面前有一箱大同江啤酒,当我们不经意经过的时候,她竟用普通话说你好,还问我们是不是买啤酒,用人民币结算。哇,好惊喜,我们当然立马掏钱啊。

看到我们掏钱,导游主动介绍说,这种地摊非常多,只有遇到有大的会议召开时候才会赶,平时管理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为了生活,都不容易。

大同江边的未来科学家大街也是我们参观地点之一,是福利房,在这里可以感受平壤老百姓的“世上无所羡慕”。

参观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房子都是220平米和180平米的豪华公寓,免费分给了平壤金策工业大学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很多大学教授的收入并不高,他们的媳妇很多都生意,也是黑市消费的生力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