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12 --

这是Becomewiser的第12篇文章

权衡,这个词贯穿了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

每逢遇到了做决策的时候我们总说“价值导向”,但当这个词所涉及的组织和角色几何式上升,各方的着眼点及利益点都不同,我们应该满足谁的需求,资源又该向谁倾斜呢?

在B端产品的链路中,规模越大,组织和角色也越多。对于权衡,是很好的实践案例。

在全心投入B端产品的这半年,在这方面也有了些更深的认识,

01  什么是B端产品?

运营的效率。

02 如何进行B端产品设计?

变更的收益能否抹平变更的成本。

面向什么角色提供什么支持。产品毕竟是权衡后产物, 只为自身创造的价值不能称之为价值。

是以用户运营系统为例绘制的跨职能流程图:

其次则是根据角色的代表、使用的场景、关注重心决定产品设计的侧重点。

边界以及收益 ,边界是指业务流向是否正确、人力损耗是否减少,收益则是否正向、是否达到预期。

直接和间接使用者,更侧重于局部的价值,而 决策者则更侧重于全局 ,在产品设计上我们须考虑的是决策者的全局视图。

直接使用者首要的代表是业务运营,他们是产品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对产品的依赖性越高,产品创造价值的可能性才越大,业务运营的需求优先级略低于决策者,但大多数情况高于其他的角色。

在需求分析上,由于业务运营的需求零散且差异性高,我们需要提炼业务的共性,牺牲较为定制化的逻辑,对平台而言, 全局效率的提升会比个别业务的体验更为重要。

在上图中,还包含了平台的研发、测试以及运营。这是因为只有 投入到 业务需求以及非功能性需求的建设之中

保证30%的资源分配给于非功能性需求 ,否则暂时性的繁荣迟早会被故障击破。

这一角色,多为与平台业务某一环节所关联的研发、测试成员。

2)业务模式足够成熟

3)标准化的收益能超出变更的成本

如果标准化的需求被拒绝,不妨在深入思考需求背景是否符合上述的条件。

关于标准化的细节可以查看此前关于 《前端配置化系统的设计思路》 ,这次想谈谈标准化可能陷入的误区: 认为解耦一定能提升效率,更爱设计组件而非插件。

对于迅速变化的业务系统,插件更能够提升效率,组件却可能增加枷锁。判断是否插件的标准是:是否独立可用,

为了快速响应业务 ,如果标准服务反而拘束了业务的发挥空间,影响了C端用户的操作体验,这就本末倒置了。

提升效率也不一定会提升效果

资源的再分配。

提升效率不仅是简化链路、优化流程,还包含 停止投入

写在最后

最后谈谈个人心态的变化吧, 得益于B端的确定性更高,让我能够有信心、耐心,愿意看的更长远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