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瓣組一個討論話題:演員的“神祕性”有多重要?

有小姐妹拿出孫紅雷和金城武做例子:

孫紅雷的演技一直都是中生代扛把子,不管是演正派還是反派角色,都能把戲中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演到極致,還記得看《全民目擊》的時候,被他演技震撼到的感覺,有一場戲他幾乎沒有臺詞,全靠眼神和表情表現。但是自從看了他參加的《極限挑戰》後,再看他其他作品就總是出戏。雖然憑藉《極限挑戰》他被更多的觀衆所熟知,但是成爲大家口中的“顏王”,看到這張臉就想笑顯然也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他最終選擇離開《極限挑戰》就是最好的佐證。

而金城武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這麼的吸引人,時不時的被人想起,他的迷人特質有一方面就來源於神祕感,除了拍戲宣傳,我們很少有機會可能在戲外見到他的曝光,甚至是八卦也沒有,你可以在他身上施加無限的想象力,也期待着他演繹的每一個新角色。

01.過度的綜藝消耗易在觀衆心中形成固定印象。

自從天真姐姐幫范冰冰的“範爺”人設一戰成名,娛樂圈便興起了人設文化,演員在真人秀裏只要標籤人設立的好,分分鐘圈粉。比如朱亞文,如果你去搜詞條“行走的荷爾蒙”緊跟詞條就是朱亞文,《聲臨其境》當中,帶有男性磁性魅力的一聲“寶貝兒”立即讓這個低調不火多年的青年好演員在一衆小鮮肉當道的時代中強勢霸榜,圈粉無數。瞬時間,通稿、綜藝、日常生活動態都在朝着這個人設發展鞏固,但成也人設敗也人設,標籤貼上很容易,但要想撕掉、洗刷觀衆對他的固有印象卻很難。

當初聽他一聲“寶貝兒”就酥到尖叫雞、喜歡他到不行觀衆早已變成屏幕方吐槽他油膩的一批人。從“行走的荷爾蒙”到“油膩男演員”,走那都來來一句的“寶貝兒”,影視劇中的擠眼、咬嘴、邪魅一笑,都變成了他的標配,也讓他成功地順着“荷爾蒙”越走越油,也讓他的口碑進一步吧崩壞。當他自己發現這個問題想要做出補救的時候已經晚了,大家在長期的通稿之下只記住了他身上的標籤卻忽視了他本身的演技。不過在《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大明風華》口碑相繼崩掉之後,倒是很少見他再上綜藝或者刷人設了。

相比之下,鄧超的覺醒意識可能就更超前一點,也更爲聰明一點,見好就收。當初作爲跑男裏面的固定MC,在隊裏充當的搞笑逗比的隊長,一句“we are 伐木累”火速出圈,在跑男爆紅了的那幾年,收割了一大批流量。但同時,也讓他的口碑越來越差,本身是一個實力演員,卻往綜藝搞笑的路子上越走越遠,真人和綜藝人設漸漸被鎖死,觀衆看他作品的時候總是想起“we are 伐木累”而無法帶入作品本身。但他覺悟得也很快,在跑男口碑還不算太崩的時候果斷退出,減少曝光,重回自己喜歡的演戲事業。

02.神祕感有利於塑造角色。

演員需要神祕感,需要隱藏在角色背後。如果要我提一個自己認爲有神祕感的演員,首先想到的就是張譯。張譯真的是演什麼就像什麼,最早知道他還是因爲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他飾演劇中角色石小猛,一個被現實摧殘的可悲又可憐的男人。再後來有印象的就是電影《親愛的》裏面的韓德忠,《紅海行動》裏面的楊銳,《攀登者》裏面的曲松林,《攀登者》裏面比起吳京覺得的大主角光環,張譯的角色更具有性格魅力。一直以爲他沉寂了很多年,搜詞條才發現原來這麼多年他參加過的電影電視劇這麼多,一個專注於角色本身,從不致力於爭番位、不炒作、上綜藝立人設消耗自己的優秀好演員,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不需要有很多的曝光,喜歡他的人不一定是天天互動打榜的鐵粉,但看到他有新的作品,腦海第一瞬間想起的就會是“哦,這個電影有張譯參與呀,他的《紅海行動》超喜歡的,演技太棒了,這個電影我也要去看看”,這就是演員的魅力,由過往的角色所塑造的信服力,讓觀衆買單。

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王傳君,憑藉着《愛情公寓》的關穀神奇出圈,又因爲拒演《愛情公寓》續集,並diss其爲爛片被議論紛紛。對王傳君比較關注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本身性格就是如此真實,決絕迎合,敢於說不。當初的拒演《愛情公寓》續集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劇本涉及抄襲融梗,但是因爲簽約合同了4季,所以一直到合同完結纔有權拒演。但是當時大家並不理解,一直罵他喫了紅利又轉頭diss爛片的行爲。直到這幾年《愛情公寓》被扒出來很多情節甚至臺詞撞梗《老友記》,才知道原來他當時的逆行堅持。

他曾說過“演員收了錢,就該認真拍戲,然後藏起來,下一部戲在被大家看到,這樣觀衆花的錢才值得。”在資訊爆炸,不多出現在觀衆面前就等着被遺忘的時代,他選擇的卻是把步調放慢,不過度曝光自己、拒絕爛片、拒絕透支神祕感帶來的人氣和流量。最終交出也是令人滿意的答卷,做到了他開始想要做到的,讓觀衆對於他的角色展開想象和好奇,而不是對他本人,就如《我不是藥神》裏面的白血病患者呂受益,我簡直有尖叫雞大喊,演的太棒了!

但也有人會覺得,現在保持神祕感的演員,說白了就是沒有熱度,被粉圈叫做糊咖。

如果用粉圈思維的話,沒有熱度沒有流量確實是跟紅扯不上關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走得更遠的一定是這些低調有演技、更專注於角色本身而遊離於外界的演員,而非明星。也可以細數一下,大導演的戲流量明星能上的有幾個?低調與實力並存的演員,纔是大導的選人標準,他們本身的對於外界的神祕感更易於塑造角色本身。而那些流量明星的戲一般都是資圈趁熱度收割粉絲錢推出來的,纔不管戲或是演員本身演技怎樣,能圈錢就可以了。流量明星當道的春天已經成爲過去式了,近年來越來越多老戲骨的翻紅和流量劇的撲街就是最好的驗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