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鉅虧311億、貨幣資金縮水492億,東旭集團遭遇生存危機

記者 | 席菁華

民企巨頭東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旭集團)去年陷入了鉅虧。

7月2日,東旭集團發佈了2019年債券年度報告。公告顯示,其去年實現營收340.03億元,同比下降33.26%;淨虧損310.74億元,2018年爲盈利12.14億元。

東旭集團表示,受國家PPP及“531”政策影響,新能源及環保業務收入下滑,且核心產品收入受技術升級、市場環境等影響下滑,致使公司營收下降。

收入下降、財務費用上漲、資產減值增加,最終導致東旭集團出現鉅虧。報告期內,東旭集團的財務費用高達81.15億元,信用與資產減值合計194.98億元。

東旭集團貨幣資金也出現大幅縮水,其他應收款卻應聲上漲。

2019年,東旭集團貨幣資金驟減至69.69億元,同比縮水491.91億元,降幅約87.59%。“其他應收款”項在一年內從100億元增加至660億元,增幅達5.6倍。

此外,東旭集團受限資產佔比較大。截至2019年12月末,東旭光電受限資產合計爲356億元,佔報告期末淨資產的79.23%,比例相對較高,或對償債能力造成一定影響。

東旭集團在公告稱,2019年公司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驟然惡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東旭集團表示,其主要從事的玻璃基板生產和銷售業務,與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等國際巨頭的競爭日趨殘酷。公司在尋求新產業突破方面涉足產業領域過多,擴張速度過快,產業投資過於激進,內部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未能及時跟上。

面對國際廠商的技術壟斷和競爭,玻璃基板價格未來仍存下行壓力,可能對該公司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公告還顯示,東旭集團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板塊尚未形成核心產品,未打開市場;電子通訊產品板塊市場行業也整體不佳;受金融政策影響,金融服務板塊收入下滑。

東旭集團成立於1997年。官方資料顯示,它是一家河北高科技民企,涵蓋光電顯示材料、裝備及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環保業務、建築安裝及新能源等業務,擁有三家上市公司東旭光電(000413.SZ)、東旭藍天(000040.SZ)和嘉麟傑(002486.SZ)。

去年,東旭集團光電顯示材料板塊因產品升級快,新產品產能尚未釋放,板塊營收同比下降33.69%;裝備及技術服務板塊因市場行業整體不佳,營收同比下降49.45%,毛利率從30.28%降至-31.35%。

截至2019年年末,東旭集團總資產爲1966.14億元,負債1516.2億元,負債率77.15%,同比上升23.03%。

隨着業務規模逐步擴張,東旭集團的債務規模及資產負債率可能進一步上升。

東旭集團稱,如果持續融資能力受到限制,或未來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較大不利變化,公司正常經營活動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截至2019年底,東旭集團合計有53.65%的股權被質押。如未來質押股份因違約事件被處置,可能面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更的風險。

東旭集團的控股股東爲東旭光電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51.46%,實際控制人爲李兆廷。

2019年11月,東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東旭光電因還不上20億元債務,陷入債務違約風波。

今年5月19日,因未能兌付債券本息合計金額3921.27萬元,東旭光電再次發生實質性違約。

在公開債券市場違約後,東旭集團企業信用受到嚴重損害,多家金融機構及債權人集中採取了斷貸、抽貸及擠兌行爲,加劇了流動性緊張的局面。

目前,東旭集團採取的自救措施包括處置非主業公司股權和閒置資產、加大各類營收債權的清收力度、聚焦主業等。此外,希望通過國家政策支持、債權人幫扶和企業自救等多途徑開展風險化解工作,力爭三年全面化解危機,擺脫困境。

東旭集團表示,將加強與政府平臺合作,引入戰略投資者,尋找投資、混改、重組企業機會,改善股權結構,提升企業信用,緩解資金壓力。

此前,河北石家莊市國資委有意戰略入股東旭光電,但該事項尚無最新進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