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一般都是因湖在城西而得名,據統計,全國共有西湖36處。清代《冷廬雜識》中說:“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 其中較爲著名的是四大西湖。其中就包括揚州的瘦西湖。

揚州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瘦西湖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爲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徐園、釣魚臺等。

乾隆元年(1736),錢塘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裏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瘦”字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有別於杭州西湖的雍容,大氣,卻表現出了揚州西湖的纖細、苗條和婉約。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佔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從此,“瘦西湖”之名被流傳至今。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並始終與大運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動關係。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維揚區大虹橋路28號,介於蜀崗和市區之間,始於乾隆御碼頭,北止至蜀岡平山堂、觀音山。佔地面積近2000畝,其中水面面積700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