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着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鎮化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據統計,去年城鎮的人口就增加近3億人口。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也同時表示:2020年全國各省也正在積極努力的促進人口向城市流動,繼續完成1億的農業戶口向非農戶口的轉移。

在農村經常有這樣的現象,子女因爲上學、當兵、工作等原因從農村戶口轉移到城鎮中去。而父母依舊留在農村。當初,父母也是花了大把的錢來蓋農村房子,那城鎮子女能不能會農村老家住房、養老、重新翻蓋老房呢?

有的非農戶口子女會這麼認爲:“宅基地是我父母的,我父母就是我的,我自然也能回農村居住,甚至重修老房、重蓋別墅。”但是實際上,根據新出的宅基地新規,城鎮子女在農村的老房都要這樣處理,非農戶口的子女要早了解,纔不會碰到法律紅線。

01非農子女繼承的是房子並非宅基地

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有,並不單獨歸一個人所有,所以宅基地沒有是誰的,不是誰的一說。村委給農民分配宅基地是爲了保障農民的衣食住行,所以農村的宅基地並不能被非農戶口的子女繼承。

城鎮戶口的子女繼承的是農村父母的房屋。因爲房屋與宅基地密不可分,所以很多地方也默認了“地隨人走”這樣的現象,所以無論農村的父母在不在世,子女都是可以使用農村老房的;

02老房是城鎮子女的私人財產,可自行處理

當然,有朋友問筆者:“前幾天,老家的村委找到我,說想拆了我們家的老房,反正我們也不住,說我們是城裏人了,給我們隨便賠點錢意思意思就行,這合法合規麼?”根據新規規定,農村的老房屬於子女的私人財產,任何人不可以強迫。至於這個老房是居住、變賣還是有償退出完全是子女作主。

不過,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農村都需要規劃,如果是長期不居住的老房,倒是可以選擇有償退出和轉賣給本村沒有宅基地和房屋的農民,一來有了額外的收入,二來也不至於農村土地被拋荒、浪費;

03房屋雖能繼承,但仍有條件限制

雖然“房地一起,地隨房走,老屋是個人財產”,但子女對於農村老屋的處理仍有限制。按照規定,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得在農村建房,簡單來說,城鎮子女會農村居住可以,但不能會老房進行擴建、重蓋、翻新、修葺等。

如果老房因爲常年失修而倒塌,那村委也有權收回這片宅基地。所以如果想日後把農村房屋作爲養老勝地的話,不如先打聽打聽,近幾年來農村是否要規劃,然後出錢在父母在世的時候,修繕好老房,這樣便不會出現房屋破損,修也不是,不修也不是的尷尬處境了。

那麼,對於農村宅基地的新規,你有什麼想說的呢?一起在文末跟大家聊一聊吧?支持筆者請點贊、評論加關注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