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春麗,1959年出生於海淀區甘家口街道。5歲時注射鏈黴素導致雙耳失聰,從小自強自立,完成學業後到北京羊毛衫廠工作。

她熱心公益事業,從2003年至今,一直擔任海淀區殘聯聾人協會主席、中國志願聯合會志願者。被評爲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工作先進個人,海淀區優秀志願者,北京市第五屆扶殘助殘先進個人。

智春麗從小聰明伶俐,因父母的工作很忙沒時間照看,她由農村的奶奶帶大的。5歲時,一場高燒注射鏈黴素後導致雙耳失聰,父母帶她四處求醫問藥,喫了無數的藥,還扎針灸,依然沒有好轉。父母在傷心痛苦之後,把更多的愛給了她。

度過坎坷的童年,帶着父母的寄託和希望,1968年,智春麗進入北京市第四聾啞學校就讀,八年後,她被分配到東城區的北京市羊毛衫廠工作。“幹一行,專一行”,她經過努力掌握了過硬的技術,成爲廠裏的骨幹,領導和同事都很佩服她。在這期間,熱心腸的她成爲北京市盲人聾人協會委員。後來羊毛衫廠搬到懷柔區,她被推薦爲懷柔區殘聯副主席,爲更多的殘障人服務,成爲很多聽障朋友的知心姐姐。

2000年,羊毛衫廠由於經營不景氣關閉,她回到海淀區,被推薦爲海淀區殘聯聾協主席,一直幹到現在。她在這個崗位上努力爲殘障人士服務,做上情下達的溝通者,做社會關愛的傳遞者。在她的帶領下,她的團隊獲得“中國殘聯優秀專門協會”“北京市殘聯優秀專門協會”“北京社會好人榜”羣體獎。

智春麗雖然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裏,但她從沒把自己當作另類,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懷着和其他人一樣的平常心態。看着那麼多殘障人期盼的目光和家人依戀的表情,她開始嘗試用手語與需要幫助的聽障朋友溝通,用微笑驅散他們心中的憂慮。她用自己的真心給殘障人朋友帶來歡笑時,懂得了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她說與其沉浸在自我的痛苦中,還不如多爲他人盡力做點事情。

十幾年來,聽障朋友的生活、健康、工作以及喜怒哀樂始終在她的心裏。她耐心聽取聽障朋友的求助和詢問,並用嫺熟的手語跟他們進行交流。

如今,她的手機裏有殘障朋友的聯繫電話500多個以及微信好友近900個,建立了近50個微信羣,關注近70個微信公衆號,用QQ和微信的方式與殘聯朋友建立起親近的聯繫,2016年她又建立了海淀聾友微信公衆號、美篇、V篇等,及時發送信息,答覆詢問,解決困難常常就在這手機的方寸之間,用交流平臺與殘障人溝通,有的聽障朋友不會打字,她就用上視頻的辦法聊天,及時溝通交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話,也能給他們帶去許多溫暖。

智春麗每天晚上用於溝通交流的時間很長,經常從傍晚到凌晨。她與殘障朋友視頻的時候,手舞足蹈的樣子常常使身邊的人感到奇怪,但就是這樣才能讓她及時掌握他們的需要,也及時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從而得到聽障朋友的支持和鼓勵。雖然很累,很辛苦,但她看到自己所能發揮的作用,體會到了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付出後得到的快樂。

聾人協會開展活動,有許多不便,但智春麗能喫苦,肯學習,努力跟上這個時代的發展,在她的帶動下,聽障朋友獲得了快樂和滿足,她也感受到人間真情,並付出更多的心血。

她常說的一句話是:“世界沉寂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沉寂,只要你不放棄希望,就沒有什麼能難得倒你,學會堅強,你就會戰勝一切。”

聽障朋友給予她很高的評價:

“智者更有志,無聲勝有聲!”

“你用寬闊胸懷爲海淀聾友托起了愛的藍天。”

“智大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正常人看病難,聽障朋友看病更難。從問詢、掛號、等叫號到就診,每個環節都很困難,與醫護人員交流更是充滿了障礙,他們往往有看病恐懼症。

智春麗自然能夠深切體會聽障朋友看病難的問題,她知道,雖然可以採用書寫形式交談,但有一部分聽障朋友文化水平低,描述病情不準確,耽誤了診療。爲了解決爲個難題,她主動聯繫導醫手語翻譯服務團隊和愛心手語志願者朋友來爲聽障朋友做手語翻譯,還向社會上的愛心朋友尋求幫助。例如在組織聽障人士肛腸和兩癌免費篩查活動中,事先與醫院聯繫並妥善安排具體檢查流程,在相對固定的時段,讓導醫手語翻譯和手語志願者協助醫患交流,讓患有疾病的聽障朋友得到了及時的治療和健康指導。

平日裏,手語很好的智春麗經常陪同有需要的聽障朋友就醫,一邊幫助病人向醫生表述病情,一邊把醫生的想法採用手語的形式翻譯給病人。承擔翻譯角色的時間一長,自然而然與醫護人員成了朋友,可以通過短信、微信等方法向醫生諮詢,爲聽障朋友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她還經常主動組織聽障朋友健康公益免費體驗活動,協調北京舒耘康復中心導醫手語服務團隊手語翻譯志願者,幫助聾人現場諮詢及填寫有關資料,確認檢查結果,使聽障朋友體檢順利、精神愉悅。經過她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爲聽障朋友搭建了可以溝通值得信賴的良好關係。

如今在海淀區,聽障朋友都養成一個習慣,有問題找智主席,她真正成爲大家心中的主心骨。智春麗還配合區殘聯宣文部組建了聽障人舞蹈隊,還多次組織乒乓球、飛鏢、太極拳和柔力球等多項集體活動,讓聽障朋友在這個溫暖的大集體中得到了快樂,逐漸融入羣體之中,體會到共同成長的快樂。

“勿以善小而不爲”,真誠是使社會平臺不傾斜的砝碼,智春麗用真誠去面對一切,即使遇到不理解,她也一如既往地努力着。智春麗一直熱衷於志願服務,從殘障兒童到孤寡老人,都是她關愛的對象。她經常利用休息時間隨北京志願者團隊去聽力言語康復中心看望聽障孩子們,與他們一起講故事,聊生活,做遊戲,爲孩子們帶去歡笑與快樂,帶去所需的衣物等東西。她還將親自縫製的近200條揹帶式裝助聽器的口袋,送給孩子們,和大的聾孩保持聯繫,隨時和他們聊天,開導他們。

她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很緊,既能熱心公益,做好聾協工作,又能體貼入微,精心地贍養85歲患老年癡呆症的母親,料理母親的生活起居。

她一直堅信,愛是夢想的翅膀,熱心公益事業,富有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讓她覺得生活因爲志願服務而變得充實和豐富。回想着十幾年來的點點滴滴,智春麗無怨無悔,她相信,不論碰到什麼困難,只要有博愛的胸懷、誠摯的愛心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爲殘障朋友撐起一片藍色的天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