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我國影視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那個時候的電視劇很大一部分是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製作出來的,前有《西遊記》,西遊記的熱潮還沒有完全散去,央視緊接着就推出了《紅樓夢》,由福建電視臺和南昌影視創作研究所合拍的電視劇《聊齋》也不甘示弱,帶給了觀衆不少驚喜。這三部劇都是當時最流行的電視劇。

很多原著黨表示,86版本的《聊齋》是最符合原著的,雖然這部劇在當時取得了不錯的口碑,但是很多觀衆都不知道這部劇背後發生的一些事情,《西遊記》因爲是跟央視合作拍攝的,所以資金這些問題都是不用發愁的,二十五集的《西遊記》耗費了差不多六百萬元人民幣。

福建電視臺本來就是一個地方臺,南昌影視研究所就更不用說了,就在所有人爲資金髮愁時,負責劇本統籌的李棟站了出來,他先是找到了電影廠和合作商跟他們商量電視劇的拍攝模式,他覺得既然資金那麼緊張,那就邊播邊拍,看看這部電視劇反響如何,再決定要不要繼續往下拍攝。在當時的中國影視業,提出這種想法的他是第一人。

這部電視劇不僅拍攝模式新穎,在他的選角上導演也是下了一番大功夫。

86版的《聊齋》背後的製作團隊十分的強大,光編劇就差不多有幾十位,參與演戲的主要演員就有一百多位。

當時因爲資金短缺,李棟在開拍前就對所有的演員放出了狠話,想要掙錢的就不要來劇組了,狠話放出去了,卻還是沒有辦法抵擋這百餘位演員的腳步。

這部劇裏面美女如雲,裏面不乏現在的大牌演員,陳紅,瞿穎等等,與當時的《紅樓夢》中的十二金釵相比,也絲毫不會遜色。陳紅那個時候剛剛畢業沒多久,就選擇了參演這部劇,她溫柔美麗的古裝形象非常合當時觀衆胃口。

把演戲當成是一種藝術。

那個時代的演員都有爲藝術獻身的精神,在當時很多人是因爲喜歡演戲纔去演戲,並不是因薪資高採去演戲。像《聊齋》這種電視劇是需要很多特效鏡頭的,但是因爲當時的科技不允許,演員就只能自己去做一些高危動作,甚至有些女演員還要和蟒蛇一起貼身拍戲。那個時候的演員真的就是在用心去演戲。

這部劇的開頭曲和片尾曲也是讓許多八零,九零後難以忘懷。開頭詭異的畫面配上充滿山東特色的背景音樂,着實讓人非常喫不消,片頭曲的製作不僅製作了《聊齋》的片頭曲,當時的熱播電視劇《紅樓夢》的片頭曲也是他製作的。兩部劇的片頭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雖然後來也有很多導演翻拍過《聊齋》,但是熱度都沒有超過86版的《聊齋》,畢竟這部劇給許多觀衆帶來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很多的觀衆心裏,86版本的《聊齋》纔是衆多翻拍中最經典的。而經典是永遠不會被趕超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