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還能像小時候一樣,簡單純粹地和別人分享自己真實的情感嗎?

在被疫情困在家裏的那些天,無聊時喜歡刷刷自己之前發的QQ動態,發現以前的自己發了很多稚氣的說說,現在看來哭笑不得。

但現在,當我想把那些毫無遮攔的說說刪掉時,我才意識到,那些文字雖然看起來傻傻的,甚至有些還很露骨。

但它們卻十分簡單直接表達了我當時的心情,表達了當時無法抑制的快樂和興奮,當然也有難過崩潰,生氣憤怒.......

好像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不再果敢,那些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昭告天下的心情,那些自己毫無保留的愛意,好像在成長之後就不曾再出現過了。

那些本來最自然的語言統統變成了另一種「隱晦」表達。

人,是既害怕孤獨又害怕受傷的敏感動物。

他們只有在最親密最信賴的人面前,纔會露出自己的軟肋;卻又是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感到難爲情,無法大膽地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

記得《請回答1988》裏有這樣一個勾淚片段。

寶拉和善宇的姐弟戀公開後,遭到了寶拉爸媽的堅決反對。晚上姐妹倆一起躺着,臉對着背,德善輕輕地把手放在姐姐肩上,輕輕說了聲“加油”,然後又補了句“不要回頭看,我難爲情”

兩姐妹就這樣懷着各自的心事,再也沒有說什麼,默默地睡去。

隨着成長,我們的思想愈來愈深刻,我們的感受愈來愈豐富,我們的情感愈來愈細膩充沛。

但是「表達情感」這件事情,卻在這個情感日漸充沛的過程中,變得不是那麼「拿得出手」。

我們不知所措地陷入一個「隱晦表達情感」的怪圈。

表達喜歡要用暗戀的方式藏藏掖掖,小心翼翼地喜歡着。

最後沒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也不會有人知曉,或許就沒有那麼傷心落魄。

表達關心要在電話裏用惱怒的語氣,甚至用滿不在意的態度,表示得不那麼在乎,或許就能減輕傷害。

墜入這樣的一個怪圈的原因,或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害怕傷害別人,又或許其實是更怕傷害自己。

我們經歷的事情越多,顧忌也會越多。

同時,我們的戒備心和以前的傷口,也在時刻對我們提醒着。

我們似乎不斷地往自己身上套上一層又一層自我保護的外殼,將原本熾烈鮮活的、柔軟的卻也是脆弱的內心包裹起來。

從小時候的童言無忌,到後來成長爲所謂的“平靜沉穩”。這是一種成長,其實也是一種損失。

我們多了份膽小和恐懼,失去了那份直白表達情感的勇氣。

有時候,很羨慕小朋友毫無顧忌地抱着媽媽大聲說“媽媽我愛你”。孩子喜歡把一切情感都表達出來,純粹直接,憑着內心的想法自然流露。

喜歡就每天粘着你,討厭就會直接皺眉頭。

這樣的表達,會讓被愛的人因感受到信號,而更加施於喜歡,而不被喜歡的人也會長舒一口氣,不用猜忌直接而出的答案,倒也使人輕鬆些。

彎彎繞繞的藏藏掖掖的世界裏,直接純粹因漸漸稀少尤顯珍貴。

在朋友圈裏,總會有人深夜分享歌曲,一首首歌成了他們情感最好的包裝盒。

他們把想說的話隱晦地藏在歌裏,害怕被身邊的人知道自己的寂寞,而那真正的寂寞孤獨似乎無人訴說。

我曾經有段時間很害怕發朋友圈,哪怕想分享快樂。

我曾經看到過別人對我朋友圈的負面說辭:“又在賣弄裝逼了。”

這句話曾一度刺傷我的內心,讓我不敢往外界踏出半步,逐漸隱藏最真實的自己,害怕有人指着說我矯情,有人嘲諷我的快樂。

後來我們連隱晦地表達情感似乎都不想去做了,我們大多數逐漸都認同保持沉默,自己消化,是成年人最大的自覺。

大多數時間,我們打開朋友圈編輯頁面,有些心情明明都已經編輯好,特別想讓一些人知道,卻還是沒有勇氣點擊發表,接着按下返回、不保留編輯。

於是這些心情都被自動過濾掉了,不想說,不必說,自己知道就好。

來自學習工作的壓力、身體的不適應,我們都默默承受。許多的委屈和心酸,被親近的人問起來,到嘴邊也成了一句:“我挺好的”,“我沒事”。

“我們最後都會變成小心翼翼的人。”

內心裏那一場場的海嘯,被努力刻意地去掩蓋起來,悄悄地不讓任何人知道。

但我們所謂的“堅強”不應該成爲推開那些關心你、愛你的人的理由。

也請你相信,愛你的人會無條件聽你傾訴情感,他們會在你需要時無條件地給予你溫暖,讓你不再孤軍奮戰在生活的暴風雨中。

沒必要刻意去討好別人,更不必糾結於別人對自己負面的評價。

有些人不值得我們在意,珍惜那些愛你的人才是更重要的。

學着不爲難自己,取悅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哭,就暢快淋漓;笑,就隨心所欲;愛,就淋漓盡致。

最快樂的莫過於能堅持自我,做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都不容易,如果有人喜歡說你,那就說吧,他開心就好。

願你懂得,我是率真的,也是任性的,我不想掩藏自己的真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