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趁着美蘇兩國深陷“古巴導彈危機”無睱他顧的時候,尼赫魯發動了對我國的侵略戰爭,我軍隨即奮起反擊。作爲一個大國元首,尼赫魯在這段時間裏昏招迭出,讓人匪夷所思,以至於毛主席說:“我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出他(尼赫魯)爲什麼要搞我們?”

雙方刺刀對峙

作爲大國元首,誰不是精英中的精英、情商智商雙高的典型,每動一步都能看到後面三步的?尤其是在那個國際形勢風雲際會的年代裏。但尼赫魯顯然並不完全符合這個條件,連我們的偉人都沒有看懂他的操作。

毛主席具有超強的戰略眼光,就連美蘇等強國都被他拿捏得死死的。沒看懂尼赫魯的操作,是因爲你以爲他是個高手,卻下了一招極臭的棋,這招棋不但臭還沒有後手,這水平比初出茅廬的新手都不如,但尼赫魯並不是新手啊?毛主席甚至在開會的時候反覆確定:“他尼赫魯真想打仗啊?”

當時我軍的給養,全靠人肩挑手扛上去的

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洗禮,此時的解放軍在全球都有赫赫威名,以美英爲首的17國聯軍想喫掉我們,都被崩掉了滿嘴牙,任何人想要在地面對中國動手,都要再三掂量,尼赫魯究竟是什麼迷之自信就敢如此造次?

其實從建國後兩國關係的走向來看,總體還是良性的。我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尼赫魯帶頭支持,作爲回報我們也高度讚揚了印方的“不結盟運動”,從尼赫魯此時的表現來看,他至少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不是衝動莽撞的愣頭青。

戰爭中我軍西線維族戰士

作爲都受過帝國主義壓迫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我們對於同類型的國家還有天然的親切感,認爲大家都是難兄難弟,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共同對抗來自帝國主義國家的壓迫。但事實是這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我們卻高估了他們的人品。

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建國後非但不仇視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反而自己做起了帝國主義的美夢,企圖制霸南亞,像當年的英國一樣成爲一方霸主。尼赫魯運用各種手段,整合國內的軍閥和土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或許也是尼赫魯自信心膨脹的原因之一。

戰爭的過程不用贅述了,一句“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就高度概括了。當我軍穿插部隊前鋒都看到泰姬陵的塔尖時,整個新DL都慌了神。

美國駐印大使回憶:“中國人兵臨城下的消息一天被傳播好幾遍,一下說還有100公里,一下又說已到了提斯蒲爾(新DL北大門,距離約30公里),整個城市的人一日三驚。富人們帶着大包小包的行李逃離城市。窮人則湧進神廟祈禱能給他們一條生路。銀行在焚燒紙幣,電廠炸燬機器。廣播裏整天播放着國歌,一副要亡國的景象。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整個民族士氣的瓦解。”

俘虜一眼望不到頭

比普通人更慌的是尼赫魯,他怎麼也沒想到戰爭會是這個結局。情急之下他又想出昏招:向蝸居小島上的校長打電話,請他從東南沿海出兵,和印軍東西夾擊,最後瓜分大陸。

校長並不是傻瓜,千里轉進之後他冷靜了很多,尼赫魯的小算盤他心知肚明,他只問了一句:到時候藏南是歸你還是歸我?尼赫魯被噎住了,不要藏南他出兵的意義何在?不是爲他人作嫁衣嗎?一句話就讓他病急亂投醫下開的空頭支票露餡了。

尼赫魯的水平究竟如何?恐怕還不如校長

這場規模並不大的戰爭以尼赫魯的慘敗而告終,兩年後尼赫魯抑鬱而終。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敗得太難看。不但難看,而且被打掉了30年國運;不但失去了30年國運,而且還被封印了50多年,現在又有人想揭開這個封印鑽出來,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