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張旗鼓,沒有鮮花掌聲,37歲的林丹用一條微博將自己國家隊生涯的終點定格在2020年7月4日,一個時代的大幕就此輕輕闔上。從2000年進入中國羽毛球隊以來,賽場上,林丹共獲得20個世界大賽冠軍頭銜(兩屆奧運會、五屆世錦賽、六屆湯姆斯杯、五屆蘇迪曼杯及兩屆世界盃);賽場外,他在世界羽壇的影響力達到了極致。

沒有徵服不了的對手 外媒贊林丹羽壇“歷史最佳”

當傳奇落幕,諸多媒體稱林丹是當之無愧的羽毛球"歷史最佳(GOAT)"。世界羽聯撰文稱,林丹是21世紀羽壇最卓越的運動員,對這項運動發展的影響更是難以估量,"作爲一名大賽型選手,林丹爲後來者樹立了難以企及的標杆。沒有林丹贏不下的大賽,沒有林丹征服不了的對手。"

超長巔峯期令人讚歎

林丹不僅是首位衛冕奧運會男單冠軍的羽毛球運動員,也是唯一完成雙圈全滿貫壯舉的羽毛球選手,這也讓他在西班牙《馬卡報》評選出的本世紀100位最偉大男運動員榜單中佔據一席之地,成爲唯一上榜的中國運動員。考慮到羽毛球在世界範圍還是小衆運動,林丹能力壓保羅·加索爾、德雷塞爾、法拉赫排名第71位,足以說明他的地位。

《馬卡報》寫道,"林丹是當之無愧的羽壇第一人,沒人會反對這一點。從沒有球員像他一樣成功衛冕奧運會男單冠軍,他成就了超級大滿貫偉業,28歲就到達職業生涯巔峯。在林丹的巔峯時期,他的比賽節奏變化之快令人驚訝,就像一道閃電讓對手防不勝防。"

娛樂與體育電視網(ESPN)印度分社也認爲,林丹毫無疑問是世界羽壇的"史上最佳",世界羽壇不會再出現下一個林丹,其職業生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點是跨越了二十年的職業生涯巔峯。爲了總結林丹的職業生涯,ESPN與五位印度羽毛球運動員進行了對話。從46歲的戈比昌德到18歲的拉克什亞·森,這些不同時代的印度羽毛球明星認爲,卓越的體能、非凡的適應能力、強大的求勝欲與超長的運動生涯壽命,成就了林丹這位令他們心生忌憚的偉大對手。

新聞網站First Post認爲,林丹在羽壇的地位正如費德勒之於網壇,他們不僅是這項運動最偉大的,也是職業生涯巔峯期最持久的選手。他不僅能擊敗陶菲克、蓋德、李宗偉等同時代對手,也可在職業生涯晚期擊敗安賽龍、諶龍等頂級選手。此外,無可爭議的天賦、永不言敗的精神、自律、球商和良好的訓練態度讓他與衆不同。正如林丹在告別文章中所言,"'堅持',每個煎熬的時刻我對自己說,讓自己的體育生涯可以拉得更長一些。比起年少單純地追求名次,這些年我更想挑戰一個'老'運動員的身體極限,實踐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

在羽毛球運動中做到了極致

林丹告別這一天,最動人的致敬來自於他一生的對手--李宗偉。去年退役的馬來西亞名將在"推特"上爲林丹作詩,"我們知道這一天終究會來臨,我們生命中沉重的時刻;你優雅地掛起球拍,你是國王,我們爲之驕傲。你是四大天王最後一個離開賽場的,在沉默的眼淚中。"林丹和李宗偉的對決成就了一段伯牙子期般的佳話。雖然在總共40場對決中林丹贏下了28場,然而在這場既生瑜何生亮的追逐中,林丹多次表示是李宗偉讓他成爲了更好的自己。

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馬卡報》在內的諸多媒體都將目光聚焦於這段成就彼此的對決之上。BBC寫道:"長期以來,林丹與李宗偉的競爭被認爲是羽毛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對手。"First Post則認爲,林丹與李宗偉的對決是傳奇,就如網球場上的費德勒與納達爾;馬來西亞人非常不幸地與林丹同處一時代,他本可以全面統治羽壇。

在2016年衝擊個人奧運三連冠的路上,林丹接連負於李宗偉和安賽龍結束奧運之旅。此後的東京奧運會週期裏,林丹的狀態因傷病與年齡每況愈下。同時,隊友諶龍、日本選手桃田賢鬥、丹麥選手安賽龍等逐漸成長。《馬卡報》認爲,林丹在2012年衛冕奧運冠軍後沒有選擇急流勇退,而是繼續堅守,即使遠離巔峯還是全力爲目標奮戰。不過也有媒體認爲林丹應該選擇在巔峯時轉身拂衣去。《印度時報》認爲,"這項運動肯定會懷念偉大的林丹,但他應該在三年前退役,由於種種原因,過去幾年的他與巔峯時的他,不是同一個人。"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認爲,雖然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羽聯賽事停擺,林丹最終無法參加東京奧運會,但這"絲毫無法動搖林丹羽壇歷史最佳的地位"。自此,世界羽壇再無"超級丹","四大天王"的名號就此封存,中國羽毛球最輝煌時期或許也將就此終結。

當八年前首次參加勞倫斯世界體育獎頒獎典禮,已是羽壇唯一"大滿貫"得主的林丹,在與衆多國際體育巨星站在一起時,仍感到自己在國際體壇微不足道。七年後的2019年,林丹入選BBC歷史百位最偉大運動員榜單,其他兩位上榜的中國運動員是姚明與李娜。BBC認爲,無論是賽場的統治力還是在國際體壇的影響力,林丹在羽毛球這項並不算大衆的運動中做到了極致。(文匯體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