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勞動報記者 徐晗

2017年11月,市總工會與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國資委黨委、市經信工作黨委、市建交工作黨委等六家單位共同啓動了國有企業工會改革試點工作。3年來,在各級黨委的高度重視、各級行政的大力支持、各有關方面協同配合、整體推進下,各國企工會問需職工、勇於作爲,改革呈現出開局好、推進穩、工作實的積極態勢。

隨着《關於加強和改進本市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全面推進本市國有企業工會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的接連出臺,國企工會改革已進入全面推進的“深水區”和攻堅期。在此背景下,全市各級工會加強與同級黨的組織、國資等部門間的溝通協作,聚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化完善國有企業薪酬分配製度和員工持股制度、履行社會責任推進社會治理等工作,推動國企工會改革持續深化。

上海電氣集團實施工人崗位職級評定

工人崗位最高職級收入水平與管理層副職相當

表彰勞動競賽先進

舉辦“李斌杯”職工技能大賽

多年來,上海電氣集團、機電工會在培養產業工人隊伍方面,形成了“5 +1”平臺,即開辦李斌技師學院、舉辦“李斌杯”技能大賽、評選“李斌式職工和班組”、創建“李斌工作室”、舉辦“李斌論壇”、開設“3+3+3”培訓模式,促進了上海電氣員工隊伍素質的不斷提升。2017年底,結合上海國企工會改革試點工作,上海電氣正式啓動了實施工人崗位職級評定項目,形成工人崗位職級序列,工人崗位最高職級的收入水平與企業管理層副職相當,明確管理、技術、工人職級圖譜的相對位置,重點解決高技能人才收入不到位問題。

爲確保工人崗位職級評定項目的順利實施,上海電氣集團組建了強有力的項目領導和執行團隊。項目總監由工會主席和人力資源部部長擔任,執行總監爲集團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和工會副主席。下設三個工作團隊:項目實施團隊、外部諮詢團隊、內部專業團隊。

在評定方面,引入了工人崗位科學評價方法經驗,從三個維度十七個要素入手,形成工人崗位評價體系。第一維度,是知識技能,涉及工時定額、勞動強度、技能水平、專業知識、體力、工作經驗等六個評價因素。第二維度,解決問題能力,涉及專注程度和時間、使用工具的難易程度、對偏差失誤的可容忍性、環境的有害性、暴露的程度和時間、職業道德等六個評價因素。第三維度,責任心,涉及產品重要性、產品複雜性、組件價值、質量風險、帶教成效等五個評價因素。各評價因素都賦予相應的分值,量化不同因素對崗位影響的大小,從而更爲科學地衡量崗位的重要性。

在申報制度與運作程序方面,上海電氣制訂了《員工培訓管理制度》《員工培訓積分卡》等制度,完善工人晉升評審申報制度,形成工人職業發展管理體系。通過工人崗位職級評定項目的實施,在上海電氣集團全系統形成“1種方法論”,即工人崗位評估法,“1張圖譜”,即工人職級圖譜,“1個標準”,即工人崗位職級和與之相對應的薪酬標準,健全完善了技術工人的薪酬分配製度。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上海電氣已完成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共10多個產業集團、重點企業的工人崗位職級評定項目,覆蓋技術工人9200人,其中有3443人爲首次進行崗位評估。5656人在原有企業崗位評估的基礎上進行了複覈、修正,其中職位上升的有1500人,下降的有200人,職級相當於中層幹部的工人有30人。今年第三期工人崗位職級評定工作已啓動,力爭在年內完成全集團的工人崗位職級評定工作。

另一方面,上海電氣集團黨委要求機電工會在幹部員工中持之以恆開展“主人翁精神”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幹部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強產業工人的使命擔當。機電工會這兩年來連續組織開展了“主人翁精神”宣貫系列活動。在基層工會的支持和廣大幹部員工的積極參與下,活動不僅開展得有聲有色,還提煉出了幹部和員工“主人翁行爲規範”並寫入集體合同。

據悉,下一步上海電氣將開展爲期三年的工人全員培訓,加強對工人進行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工匠精神及新知識、新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訓,不斷提升產業工人整體素質。

東方國際(集團)發揮工會主體責任

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融入法人治理結構

2018年7月27日,第一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上籤訂集體合同

東方國際集團工會文件、制度合集

2017年8月東方國際集團與上海紡織集團聯合重組,並於次年3月制定了《東方國際集團關於推進國企工會工作改革建設計劃》,對工會改革作全面部署,持續在落實工會主體責任、融入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和諧勞動關係建設上發力。得益於此,2019年至2020年間,東方國際集團內7家企業順利轉型調整。

由於原上海市紡織工會具有雙重職能,既承擔原紡織集團工會職能又承擔紡織行業工會職能,故新的東方國際集團成立後,上海市紡織工會、東方國際集團工會仍保持同步運行。集團黨委認真做好頂層設計,配齊配強工會班子,在集團層面配備了13名專職工會幹部。根據依法建會管會、依法履職維權的要求,集團工會修訂完成了工作運行制度(共42項),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集團黨委更把工會工作融入企業管理格局中,每年召開專題會議,專項聽取工會工作彙報並給予指導,進一步確保黨的羣衆工作通過工會組織作用發揮落到實處。集團黨委書記與職工代表、勞模先進座談交流,主動聽取他們在轉型發展中面臨的困難、意見和建議,並將工會收集的職工思想輿情認真梳理分析,推動企業和諧、健康發展。

不斷收集了解職工所思所想的同時,集團還將工會組織建設和職工代表大會,集體協商,職工董事、監事等協調勞動關係制度納入公司章程。2019年6月,集團一屆二次職代會選舉產生了職工董事1名、職工監事2名(超過監事會成員總數1/3)。工會主席作爲集團黨委委員、職工董事,源頭參與集團重大決策,特別是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和董事會組成要求,工會主席還加入集團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和提名委員會。

每年集團職代會上,集團工會主席都會向全體職工代表報告集團集體合同履行和職工董、監事履職情況,並主動接受職工代表的評議監督。對集團下屬的公司制企業,集團按完善企業法人治理要求,推動多級職代會的建制和職工董、監事有效履職。目前,所有集團下屬股份制上市公司和設立董事會、監事會的企業都按規定選舉了職工董、監事。爲充分發揮職代會民主評議職能,集團工會聯合集團幹部部列席二級企業職代會,對所有二級企業黨政班子及工會工作請職工代表開展民主測評。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內外聯動

發揮國企工會示範引領作用

浦東機場工會聯合會2019年“職工關愛”服務項目

虹橋機場員工公共驛站

機場不僅是城市的窗口,更是國家的門戶。在機場工作的員工,除來自機場自身和航空公司、聯檢單位等駐場大單位外,還有許多非公企業職工。據統計,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約有非公企業110家,主要從事物業、綠化、維保、商業經營等,和國企職工共同承擔着機場的安全運營和服務管理。雖然他們與機場集團沒有直接隸屬關係,但爲了更好地服務職工,機場集團工會主動跨前一步,將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向外延伸,推動非公企業工會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經過兩年多運行,浦東國際機場工會聯合會和虹橋機場工會聯合會已吸引36家非公企業建會入會。

空港社區本身是一個大家庭。在機場集團黨委倡議下,上海空港地區成立了“空港社區黨建聯建文明共治委員會”,形成機場地區各單位合作、互通、共享的治理結構,將“空港”由利益多元、互不隸屬的“地區”轉變爲彼此融合、目標一致的“社區”。集團工會按照社區治理的理念,針對機場區域內非公企業工會組建的短板問題,在市總工會的指導下,主動與浦東新區總工會和長寧區總工會聯繫,按照“屬地建會、條塊結合”的工作理念,推動非公企業工會融入空港社區治理。

第一步,建會。浦東機場工會對接祝橋鎮總工會、虹橋機場工會對接程家橋街道總工會,成立掛靠地區總工會的兩場區域性工會聯合會。對已有工會的非公企業納入聯合會統一管理。對尚未建會的25人以上企業,推進其獨立建會。對25人以下難以建會的企業,按所在區域建立“聯合工會”進行覆蓋。

第二步,宣傳服務。建會後,集團工會與地區總工會組成聯合宣傳組,對有建會入會意願的企業和職工,着重加強流程指導,讓企業瞭解工會、認可工會。同時採取“三先三再”方式,即“先服務職工再發展會員,先活動覆蓋再組織覆蓋,先體制外入會再單獨建會”,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工會活動吸引職工入會。爲入會職工建立幫困檔案,積極開展幫扶和關愛活動,提供會員福利禮包、辦理工會會員卡、高溫送清涼禮包、幫困微心願、免費體檢、免費EBA培訓、職工維權和法律服務等多項暖心福利,使入會職工真切感受到組織溫度。

第三步,內外聯動。實現工會組織覆蓋後,機場集團工會根據不同職工羣體的特點開展工作,堅持“黨建帶工建”,在融入空港社區治理過程中,不斷健全“內外聯動、服務延伸”的工作機制。

對內固本強基,增強“內循環”。機場集團工會將自身工會服務工作細化爲六項建家行動,即“民主之家、貢獻之家、保障之家、溫馨之家、文化之家和網上之家”。通過建家凝聚職工力量,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引導職工在積極投身企業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近年來,在黨委和行政支持下,把工會和職代會等寫入公司章程,確保源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持續推進職工“素質工程”,爲職工成長搭建平臺舞臺;完善“九大類”幫扶保障體系,在普惠性基礎上提升精準性;推動職工工作和休息場所環境改善,爲職工營造安心舒適的工作氛圍;支持職工開展文體活動和興趣小組,豐裕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動網上工會和智慧工會建設,藉助新技術、新應用,實現工會工作方法的迭代更新。

對外因勢利導,激活“外循環”。機場集團工會將工會的活動、資源等面向空港社區和非公企業開放共享,積極推動在空港社區單位、非公企業間開展體現機場特徵、航空行業特色的建功立業活動,通過技能比武、班組聯建、勞模和創新工作室聯盟、共享職工驛站等共建項目,促進相互交流、共同提升,有效聯通上下游服務鏈,形成自下而上的社區治理升力。

嘉定區總工會打造國企工會工作標杆

兩年累計開展各類服務職工項目72個

國企工會改革會議

農民工回家行動

隨着嘉定國資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國企工會工作的對象、環境和條件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市總工會等六部門召開了國有企業工會改革推進會後,嘉定區委高度重視區內的國企工會改革工作。據統計,兩年來嘉定國企工會累計開展各類服務職工項目72個,惠及職工近萬名,投入資金逾近700萬元,職工滿意率均在95%以上。

據瞭解,爲確保嘉定區內國企改革工作有序推進,嘉定區總工會在全區國企工會中開展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圍繞組織建設、職代會制度建設、廠務公開制度建設、職工董監事制度建設、職工維權服務機制建設和聯繫服務制度六大方面展開。

在此基礎上,嘉定區總工會與區委組織部、區國資委黨委經過反覆研商,共同制定並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本區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重點明確了國企工會建設納入全區國企黨的建設總體規劃和工作部署中;國企工會工作要擺在國企黨組織工作的重要位置,強化黨組織對工會的領導和工作的支持,在政治原則上嚴格把關,在作用發揮上充分信任,在工作方式上鼓勵創新,在服務資源上有效保障;工會工作成效納入年度考覈體系,把各級工會幹部履職情況納入同級黨組織幹部績效考覈範圍。《實施意見》的制定爲嘉定國企工會改革指明瞭方向,也提供了政策依據。

爲確保國企工會改革工作有序推進,2018年5月16日,嘉定區專門召開了國有企業工會改革推進會議,在前期兩家國企工會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啓動嘉定國有企業工會改革工作。區總工會、區委組織部和區國資委分層分類指導國有企業推進改革工作,按照嘉定區國有企業工會改革推進會議的要求,各國有企業以黨委名義制定並印發了符合各自實際的改革方案,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國企工會改革領導小組,並掛出“作戰圖”、排出“時間表”、立下“軍令狀”。各國有企業明確將工會工作納入黨委工作重點,納入企業黨建工作總體格局,納入整體工作部署和考覈體系,確保黨組織對國企工會改革過程中的問題及推進難點給予有力支持。如試點企業交發集團明確了將工會改革任務要求、工會重大事項決策部署納入企業章程、納入黨委“三重一大”決策事項、納入黨政領導班子會議內容,實現了黨委統領、上下協同、齊抓共進的改革工作氛圍。

良好的改革氛圍下,自2017年底嘉定國企工會改革工作啓動以來,嘉定區內的國有企業工會組織架構進一步優化,國企工會領導班子配齊配強;圍繞維護職工權益、協調勞動關係制度等內容完成了公司章程修改,工會組織、職代會、職工董監事、集體協商、勞動爭議調解等多項制度納入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管理體系;工會聯繫服務職工的制度有效創新,國企工會逐步建立起工會幹部基層聯繫點、定期接待、走訪慰問、結對幫扶等工作制度;以職工需求爲導向的工會運行機制和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