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一捷,再無日寇”!

日本直到現在也連世界公認的臺兒莊大捷、緬甸北部大捷也認爲是戰略收縮和自己的勝利,但是卻也承認“芷江作戰”是日本的完全失敗。

芷江作戰又叫湘西會戰,其實真正意義上的血戰大勝就發生在雪峯山,現在很多人開始叫雪峯山會戰,還原歷史真實又精準的面貌。

1945年4月,駐湖南日軍抽調5個師團、3個獨立旅團約8萬人發動了以奪取芷江機場、直逼重慶爲目標的芷江作戰(中方稱湘西會戰或雪峯山戰役、芷江保衛戰),這也是侵華日軍對中國戰場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國民黨第三、 四方面軍及第六戰區一部,以雪峯山爲依託,節節抵抗,誘敵深入,給日軍以殲滅性打擊。最終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

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戰略目標:芷江機場

芷江機場於1938年8月下旬開始投入使用,當時駐有蘇聯志願航空隊一箇中隊。後經多次加固擴建成爲盟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方的第二大軍用機場,也是中國空軍的祕密前進機場。芷江機場四面環山,遠離交通要衝,十分隱蔽,也是軍事保密重點單位。當時凡是涉及芷江機場的報道均以“紅巖機場”、“湘西基地”、“湘西某地”或以代號代替,日本大本營一直捉摸不定中美空軍前進機場所在。

抗日戰爭中,中國修建了上以百計的機場,當然有些根本就沒用。日軍佔領了浙贛鐵路沿線所有機場,日本本土仍遭轟炸。日軍又攻鄂北、豫西,佔領南陽、襄陽、老河口機場,東京皇宮仍遭轟炸。直到1945年初,才搞清楚中國轟炸日本的前進機場在芷江。

據統計,當時芷江機場成爲中美戰略空軍唯一的前進機場,此時芷江機場的飛機數量增加到近400架。爲確保芷江機場安全,中美空軍主動頻頻出擊,近攻白螺機場、汨羅兵站、岳陽基地;遠炸武漢、南京、九江、廣東日軍機場和軍事要塞,甚至出擊日本本土的工業城市和日本皇宮。數月時間,共擊毀日機近200架,炸燬船艦1000餘艘、戰車300多輛、軍用倉庫兩座。

雪峯山會戰在日本稱作“芷江作戰”,首要目的就是奪取芷江機場。這從側面說明轟炸對日本帶來的影響之大。

1945年3月底至5月初,日軍第12軍和第20軍分別對中美空軍機場的所在地——老河口、芷江發動長途奔襲。中國軍隊:早有防備

雪峯山巍峨挺拔,雄偉壯觀,北起安化南至城步,山連山,延綿500多公里,橫亙於湖南西南部,它由北向南有虎形山、古佛山、雲山等三大名山和青界、枳木界、木古界等三大名界,這三大界全是青石板路,從古至今是湘中通往湘西及雲貴川的主要通道。

中國軍隊對日軍的西進是早就有防備的,1944年日軍佔領邵陽後,中國軍民就開始做防禦準備。破壞湘黔公路,在廣大雪峯山地區挖掘工事,駐防要點,並進行整體防禦規劃。且這些部隊從上海一直打到湘西,經歷過主要的對日會戰,久經沙場,屢次重創日軍。

中國軍隊採用類似長沙會戰三次戰勝日軍的薛嶽“天爐戰”戰法,利用雪峯山優越的地形,前松後緊,節節抵抗,以空間換時間,不斷消耗敵人,在抵抗中尋找敵人的主攻方向和弱點,調整兵力,最後阻住敵人和消滅敵人。

日軍第12軍於4月8日佔領了老河口,但作戰中遇到中國軍隊的強烈抗擊,損失頗重。第20軍在芷江作戰中,參戰部隊差一點被全部殲滅。與此同時,日本第11軍也曾有局部出擊行動。然而,都不能挽救其必敗的命運。士氣勇氣:決勝因素

這次會戰,中國軍隊從上到下都充滿了戰勝強敵的信心和勇氣。王耀武的第四方面軍在經歷湖南的多次惡戰後得到休整和補充,74軍和18軍全部換上新裝備;芷江機場,有充足的盟軍飛機,還調來很多最先進的飛機。雪峯山優越的地形、充分的備戰、熱烈的民風,都激勵着國軍將士。

戰爭打了八年,很多日本官兵在不斷強大和頑強的中國軍隊抵抗中已經喪失了對戰爭的狂熱,日軍從上到下,瀰漫着失敗主義情緒。以前的戰場,很難看到日軍投降者,而這一次,卻有比較多的日軍投降。

再說當時得民情,當地老百姓都自發上前線,主動爲中國軍隊搬運炮彈、裝備。日本鬼子也到處抓人做苦力,如果中國的老百姓被他們抓住,要挑很重的軍火,挑不動就被槍托砸。江口附近有個叫周洪碌的精壯漢子,被日軍抓去做苦力,他堅決不同意,用扁擔打死一名日本鬼子,但由於寡不敵衆,最後被鬼子的刺刀殺害了。

後來,這次戰役,1000人被國軍圍困後絕望自殺,日軍一個旅團、四個聯隊被全殲,一個師團被重創。國軍還奪得日軍軍旗90多面,俘虜日軍447人,其中軍官42人。

在戰爭結束之後,王耀武查看戰俘,發現日軍中有很多十幾歲的青年,他們戰敗之後依舊嬉皮笑臉,完全沒有了之前的日軍的那種兇狠,王耀武看着這些人說:日軍如此,焉能不敗?

這就是士氣和民心,可以看出中日雙方到了戰爭後期的巨大差別。不得不說的空中優勢:終於佔了上風

以前,日軍有制空權,日軍前線部隊補給充足,一個大隊都可以在中國軍陣中橫衝直撞,而這次,補給線被中國軍民控制,前線部隊彈藥缺乏。

參加作戰的中美空軍混合作戰司令部,司令官由美國十四航空隊司令陳納德擔任,副司令由我國空軍將領徐煥升擔任。司令部分爲兩處,昆明一處,芷江機場北端公路旁邊一處。最新式的“空中堡壘”B29型遠程重轟炸機駐在昆明巫家壩機場,B25中程轟炸機、P51式戰鬥機、P38偵察機C型運輸機數百架,分駐昆明和芷江。芷江計有第5戰鬥機大隊,第3、第4轟炸機中隊及8個空地聯絡隊。

日軍還沒有展開,在準備階段,我芷江空軍就對日軍後方的鐵路、港口、碼頭、公路等交通樞紐和物資囤積地進行轟炸,給敵人以重大損失。特別是對武漢機場的轟炸使日軍十分惱火,對芷江機場欲除之而後快。

芷江的轟炸分三級。一級是昆明飛來的B29轟炸日軍的大後方武漢及其鐵路、橋樑、長江港口、碼頭和交通線,芷江參與護航。二級是芷江的B25轟炸長沙、岳陽、邵陽等地的公路及公路上的汽車等,使軍用物資到不了前線。第三級是P51戰鬥機支援前線陣地。

配合P51的有地面對空信號聯絡組,用紅、白布做在箭頭,邊聯絡邊轟炸。P51可攜帶四枚凝固汽油炸彈,落地就燃燒,粘上就難熄滅。芷江到洞口前線20分鐘,一批批的飛機,日軍沒有喘息機會。結語:芷江見證了最後勝利的歷史

在雪峯山之戰中,中國軍隊和十倍於己的日軍作戰,浴血堅持整整7天,這放在整個抗戰史上,都是可歌可泣的。

值得一提的是龍潭,它是雪峯山通向長沙最近的古驛路口,首先受到日軍15000人兵力的正面進攻,日軍除燒民房,燒祠堂,砸神龕,摧毀一切中國文化。還對龍潭婦女實施強姦,包括年過七十的老嫗和幼女,427名受辱婦女有32人被強姦致死。村民吳文東被活剝皮,韓修承被日軍割開喉管吸血充飢,婦女吳文秀被綁在樹上,用刺刀劃開額皮遮住雙眼,潑上煤油燒死。中國軍隊在龍潭激戰死守28天,與日軍絞殺在一起的兩個中國連隊,寧願被自己的戰機轟炸,也要與日寇同歸於盡。龍潭戰役殲敵2000餘人,700將士壯烈殉國。龍潭戰役是整個湘西會戰中最漂亮的殲滅戰,龍潭的鷹形山被命名爲英雄山。

雪峯山之戰是最爲艱難的,當時日軍集結了坦克和百門火炮分3個方向對我方發起了進攻,不久就攻破了我軍的兩道防線,但是在武岡城下,日軍卻遭遇了58師的強烈的抵抗。日軍使用重炮將武岡城牆炸了十幾個洞口,武岡軍民則立刻用數百個沙袋填充了這些洞口。日軍開始使用人海戰術攻城,搭建雲梯登上城牆,我方則使用了噴火器和衝鋒槍對其橫掃,日軍傷亡慘重。隨後,此次戰役的中國軍隊主帥王耀武命令44師增援武岡,兩下夾擊日軍只能慘敗而歸。

這是抗日戰爭中的中日最後一次會戰,也是日軍在中國敗得最慘的一次。日軍全面敗退。而在後來,日本國內史學界對二戰的研究中,一致認爲,這次戰役是日軍的一次完敗,“堪稱是日本軍隊的災難”。

芷江爲敵喪師折衆進攻未逞之重鎮,今春湘西會戰,爲我轉勝起點,中國八載抗戰卒告勝利;二、芷江爲新生武力核心之一,廣大機場銀鷹相接,極爲壯觀。城郊新車奔馳,新裝備之戰士荷槍站立,一片朝氣,人見此,必凜於中國勢力,有所戒懼……

雪峯山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勝利的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