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秦末最能打仗的人,大多数人毫不犹豫选择韩信。韩信也确实能打,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他灭了魏国,战败代国、赵国,收服燕国,攻下齐国,歼灭龙且的二十万楚军。再然后就是指挥七十万汉军把项羽团团围住,项羽兵败自杀。这样说起来好像韩信比项羽牛叉的多,是秦末第一军事家无疑了。其实不然。怎么说?因为垓下之战,其实并无技术含量,不是韩信指挥也能打赢。

试想一下,以七十万精锐对付项羽的十万疲惫之师,有什么悬念?这是从兵力上说,从智囊团上说,项羽是一己之力对付刘邦集团的刘邦、萧何、张良、陈平、韩信等等,外无援军、内无粮草,任谁能打得赢?那么,项羽为什么能落到这步田地呢?非项羽打仗不行,实是政治、战略、性格上的缺失,与军事能力无关。论军事能力,项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看两个战例就知道了。

一是巨鹿之战。我看电视剧,感觉巨鹿之战能赢简直是个奇迹,其他援军也大多做壁上观,包括赵军这个被围困的军队,都像看戏一样看。项羽10万刚被击败的部队对章邯30万一直胜利的部队。章邯刚刚打败击杀项羽的叔叔项梁,要知道项梁可是联军头子,而项羽只能是偏军,而且到底项羽单独带兵怎么样,大家还心里没底。但项羽就这么霸气,有一个词破釜沉舟就是从这次战争来的,一点退路不给自己。

看他10万部队冲入敌阵,其实是八万,另2万部队断敌粮道去了。8万对30多万冲入敌阵,就像一瓶胡椒面撒进一口大锅里,简直就是自杀。更让援军没想到是,项羽竟然胜了。除了项羽自己,谁能想到项羽能胜?项羽就带三天干粮。那要3天打不下来呢?别忘了,项羽在兵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分兵断敌粮道干什么去了?他并不愚蠢,如果打平,赵军还不趁机突围,里应外合,等死吗?项羽可是来救赵军的。

二是彭城之战。如果说巨鹿之战项羽有侥幸的成分在里面,那么彭城之战项羽3万精兵对刘邦56万联军,还分出一部分断敌退路,简直就是拼命了。他哪里来的这么多自信?其实他根本有12分的把握。对齐地围攻还在继续,项羽只是分出很少的兵处理一下后方,就把刘邦56万联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早晨打到中午,刘邦就败了,差点把刘邦逮住。史书记载是一下就打死他10万部队,尸体把河里的水都堵死了。

这一战就可以确定项羽第一军神的地位,其他人怎能望其项背?包括韩信也不行。何况还有巨鹿之战等等70余战,除垓下之战外,其他都是全胜。垓下之战换成别人还不如项羽,一会再说。你很难想象项羽的部队都什么样,简直就像推土机,看到敌人不管多少直接碾压,这哪是打仗,就是玩,就是踩蚂蚁。这样兵力相差这么悬殊还能打胜的仗连韩信也没达到这个级别,韩信前期收拾的都是不怎么样的部队。

现在谈谈让项羽兵败自杀的垓下之战吧。我说两点:一是项羽打到这样已经可以了,他只要自己能冲出来就是最大胜利,彭城之战刘邦56万联军不被他打的刘邦只带一个车夫跑吗?胜败兵家常事,何况刘邦以7倍兵力把他团团围住。但不管怎样只要项羽不自杀就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他的封地鲁地,刘邦都建国了还拒不投降。有人说,彭城之战时,他3万对刘邦56万都可以,为什么现在10万对70万不行了呢?这就引出第二点原因。

其实项羽也该败一次了,如果那样,没准垓下之战还是个好事。项羽打了70 多仗就没真正的败过,这不利于他帝王心性的成长。垓下之战就是他帝王心性不成熟的表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垓下之战是败在政治,而非军事。就说一个原因项羽就非败不可,听信敌对阵营的话让范增走了。这是他输的开始。韩信打仗听谁的?刘邦的。刘邦听谁的?张良、陈平、萧何等等等等,谁的对听谁的。项羽就一个范增还给整走了,焉能不败?

这样说起来,让项羽败给韩信的一仗根本算不得韩信就能胜过项羽。韩信的身后有刘邦、张良等等,一个兼具政治、战略、战术的豪华阵容。韩信就以前打的每一仗都是听的刘邦的命令和行军路线图,这里是大家的智慧,特别是张良这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大家,哪是韩信一个人的功劳?但项羽这边一个范增就把他们全秒杀了,可惜项羽没珍惜。假若范增在,韩信、刘邦、张良加一起从纯军事上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对项羽的军事能力我是这么认为的,从纯军事的角度项羽是当之无愧的秦末第一军事大家,是完胜韩信的军神。项羽是军事败给了政治,败给了战略,败给了谋略。这些政治、战略、谋略范增全具备,而且完胜刘邦整个智囊团。下讲就专门讲范增。对项羽是秦末第一军事大家不知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点赞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