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曾幾何時,李嘉誠在商業上成功得近乎神一般存在。因爲幾乎每次重要時代時點,他都踏準了節拍:1950年代順應時代成爲塑料花大王、1967年冒險抄底香港地產、1978年改革開放、1990年初重啓改革、1997年香港迴歸,每一個關鍵節點,他都做出了正確的戰略選擇,不能不令人歎服。這更讓諸多大陸商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真乃“李超人”!

我想在當今中國,除了還在咿呀學語的嬰兒,沒有人會對“李嘉誠”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作爲一名商人,李嘉誠無疑是最成功的;但作爲一名純商人,李嘉誠無疑又是很失敗的。他在很多國人的心中仍舊是一個名聲落地的商人,因爲他曾經做了三件事情:一件對不起中國人,兩件對不起中國!

第一件對不起中國人的事:住房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早已成爲近些年老生常談的話題。前不久,一篇文章在網絡熱傳,買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公攤居然高達30平方米,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

時間是有記憶的,公攤面積存在十數年了,一直被詬病,從未有改變,而公攤的範圍包括電梯井、樓梯間、配電室、值班警衛室雜七雜八等等,“公攤面積”這條規定就是李嘉誠發明的

可以說,公攤面積是個典型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家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具體公攤面積怎麼算,個體是信息和權力的雙重弱勢,基本屬於逆來順受地被告知地位。這麼多年下來,人人都知道這是個坑,但無能爲力,含着淚也要被坑。

第一件對不起中國的事:產業轉移國外!

據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基建集團公佈的公開資料,2000年至今,李嘉誠家族已斥資超過2000億港元,共收購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 17 項基建項目。

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後,李嘉誠在英國大舉“抄底”。目前,李嘉誠控制了3/10 的英國天然氣市場、1/4 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 5% 的供水市場。

據統計,2005年至2012年的7年間,李嘉誠旗下的公司投資或控股了6家英國基建公司,涉及電力、燃氣、水務等行業,累計投資總金額高達58.441億英鎊。

僅李嘉誠家族收購的英國電網一家就爲超過800萬的英國人口提供了供電服務。難怪有英國媒體驚呼,李嘉誠幾乎陸續買下了大半個英國。

如今,李嘉誠繼續佈局英國。2019年8月,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以每股850便士的價格全資收購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 Greene King PLC,包含債務後的收購總價達到了 46 億英鎊。

從2000年開始,李嘉誠投資海外,這讓多少財富流失,作爲曾經的中國首富,他帶了一個壞頭。

第二件對不起中國的事:囤地低買高賣!

李嘉誠發的第一筆大財,應是1967年抄底香港房地產。低價買了房子,若干年後高價賣出。房子還是那所房子,只是用自己較少的錢,通過時間的轉換,換取了他人更多的財富。

李嘉誠囤地就更不用說了。他低價買了地,一直囤着不開發,坐等地價上漲,賺取鉅額差價。於是在香港,包括李嘉誠在內的四大家族控制住大量地皮,導致房價暴漲,寡頭從中賺取暴利,而絕大多數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卻淪爲“房奴”,陷入絕望之中。

這也是李嘉誠和四大家族近十年在香港人心目中地位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大陸呢?李嘉誠的公司在大陸拿了約20個樓盤,卻有19個沒建好,有10個開發期超過10年。

地方政府的要求當然是你拿了土地,就要儘快開發,而且週期一般是兩到三年,必須建成交付使用。

然而李嘉誠的地產企業,卻開發慢如蝸牛或乾脆不開發,純粹囤積居奇。

過去20多年來,李嘉誠在大陸拿到的土地,都是好地塊。尤其沒有開發的土地,放上10多年,就是20倍的利潤,而他其實什麼也沒幹。

總結:富人能夠名垂青史的,一定不是因爲財富,而是其對社會的貢獻。1896年去世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雖然是那個時代的首富,但人們懷念他的不是他的財富,而是他30歲就成功研究出硝化甘油炸藥,並在化工、機械、電氣、醫療等領域的新發明,以及臨死前一年把所有的財產變賣、設置了諾貝爾獎,爲人類的科學研究發明做出了無法替代的貢獻。後者的價值甚至超越了前者。

而如今已年過90歲的李嘉誠,又對當今轉型的中國乃至人類社會,會起到什麼樣的積極作用?需要看他本人的修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