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3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这一年的二月二十八日,四十五岁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那些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命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按照真人比例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臣。

凌烟阁二十四臣排名首位的长孙无忌

这二十四位功臣分别是: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郧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郧国公张亮、潞国公侯君集、郯国公张公瑾、卢国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邢国公刘政会、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勣、胡国公秦琼,这些功臣画像按照阁中位置共分三层:最内一层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则为其他功臣。不过贞观一朝名将名相辈出,凌烟阁二十四臣只能囊括其中的一部分,总是会有一些遗珠被世人所遗忘,下面就来看看几位未能入选贞观二十四臣的贞观名臣。

岑文本

岑文本,字景仁,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祖父是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父亲是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据说岑文本自幼聪慧,博通经史,十四岁时因为父申冤而声名远播,后来萧铣在荆州称帝,岑文本被聘为中书侍郎,负责起草文书,萧铣被唐军打败后因力劝李孝恭休养安民而被唐高祖授为荆州别驾、行台考功郎中,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岑文本拜为秘书郎,后经由李靖推荐被授为中书舍人,不久又取代颜师古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机密文件。贞观十年,由岑文本参与撰写的《周书》完成,该书的史论多出自他之手,因而被封为江陵县子,后累迁为中书令,参知政事,贞观十九年,岑文本随征辽东,病逝于途中,享年五十一岁,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马周

马周,字宾王,少时就成为了孤儿,家境贫寒,但喜好学习,唐高祖武德初年补任为博州助教,后离职游学长安,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此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说贞观五年李世民命在朝所有官员都写一篇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胸无点墨的常何自然写不出来,于是马周自请代笔,后来文章被呈上后深受李世民的赞叹,当天就召见了马周,在马周未到时李世民四次派人催促,这就是唐太宗四请马周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

经过一番交谈后,李世民命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次年授任为监察御史,不久升任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马周屡获升迁,到了贞观十八年升任中书令,成为宰相。任职这么些年马周屡次直言进谏,匡正朝政得失,为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延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得唐太宗器重,只可惜去世得太早,贞观二十二年时年四十八岁的马周逝世,重病期间唐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病,死后马周被追赠为幽州都督,陪葬昭陵,唐高宗即位后追封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

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博学多才,精通文史,他的父亲是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的褚亮。褚遂良隋末的时候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薛举势力被李唐平定后褚遂良被收入李世民麾下。李世民即位后褚遂良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等职,贞观二十二年升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在弥留之际诏令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共同辅政,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褚遂良被封为河南县公,次年又升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升任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后来褚遂良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公元658年病逝于任上,死后被武则天削掉官爵,子孙后代也被流放爱州,神龙政变后追谥文忠,恢复官爵,唐德宗时追赠太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