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勾勒,用筆線勾取物體的外廓。以線組合起來的輪廓,就是山石的骨架,體現了山石的走勢、遠近高低和起伏迴環。

皴:用於中國畫的時候,是指如皺紋般不平的面。山石有大斧劈、長披麻等皴法,並不是有這些定式存在於山石中,“天生如是之山石,然後古人創出如是皴法”。皴是對山石的理解和感悟,同一山石,也可以用不同的皴法來表現。

舉例來認識勾皴:

下面兩張照片是從不同角度觀看同一石頭

用墨在石頭上勾出主要的外廓線(相當於分水嶺)

在心裏回憶這個立體的外輪廓,然後在紙上默寫出來

大輪廓線劃分出幾個大的面,在每一個大面中繼續找更小的“分水嶺”分出小面(把不平的面當中那些“皺紋”畫出來就是皴筆了)

在紙上的操作(注意:同一大面,在上有起筆,在下就有收筆,結構才顯得完整)

整塊石頭主要的勾皴

接下來,用淡枯筆繼續皴更小的面,有些窟窿眼、“疤痕”可以用點皴表現,凹槽用釘頭皴表現,之後用淡墨染出陰陽。上述皴染可以反覆幾遍,求達到厚重的效果,最後用濃枯筆在需要強調的轉折處復勾。

由此可知,皴筆跟山石的形體有關,並非隨手亂皴。如果忽視了對山石形體的認識,皴筆也許因爲沒有根據而顯得多餘,導致畫出來的形體是鬆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