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考结束,一批学生终于放下厚重的负担迎接新的人生阶段;而新的高三学子也要重复前人的路,开始新一轮的挑战。其实在古代,学生考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国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很多人以读书学习、入仕途为追求目标。科举考试就是普通人进入官场的途径。进士科举始于隋朝,至清光绪年间废止,共经历了1300余年。01 古代科举考试共分为五级:童生试——院试——乡试——会试 ——殿试。

读过四书五经的人先参童子试,名列前茅的人可以接着考县府院三级考试,三年考一次,考过的才能被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

到了乡试,不仅要考知识,还要考国家管理。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只有秀才才能参加。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时间也是三年举办一次。在各地的贡院,有无数考生进行为期三天三夜,不能动的考试。

最后他们会迎来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了就叫进士,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在古代,考中秀才就已经有特权了,可以免税免除徭役,过堂免刑等特权。

但是能够考上举人才算敲开了官场的门。举人不仅能够享受国家的津贴,还能免除地税一二百亩,十几户人家不用服徭役。

能考中进士的那就是顶尖的人才了,是朝廷官员的主要后备力量。02 科举考试有很多人并不能参加

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只有书香门第和权贵家的人才可以考,别的认识禁止参加考试的。

后来慢慢形成十类人不能参加考试,女人(武则天时期除外)、商人、罪犯、倡优、捕快,冷籍,身世不清白、犯忌讳的人、冒名顶替、有孝在身者不准参加考试。

即便是在相对开放的宋朝也有倡优,戏子,犯人的孩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03 参加考试路途艰辛,赶不上也是常用的事情

一般的县试和乡试是在自己的家乡或者省会城市,距离还算可以,提前十天半个月出发,基本就能到达。

但是会试和殿试都是在京城,住在偏远地区的人想要进京可是相当困难。

首先是钱的问题,殷实的家庭自然有无数种舒服的方式;一般家境的人,平时专心读书,并不会有太多积蓄,身体素质也不够强壮。虽然他们在家乡一般会受到乡绅的看重,但也不好拿钱太多。

一路上风餐露宿,走上数月半载是正常的事情;如果路上治安不好,受伤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这样经历种种磨难,最终考取功名的学子,当真不比今天我们十二年学习的辛苦少。原来,自古读书考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