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歷經百多年發展的汽車工業,站在了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之上。領先的新能源車製造技術,除了是滿足市場需求的利器之外,更是衡量一家車企研發實力的重要標準。目前,純電動車與燃料電池車,是分別代表新能源車現在與未來的兩種重要技術方向。而相對已經逐漸普及的純電動車而言,燃料電池車的技術則顯得更爲前瞻。

作爲汽車業界的龍頭企業,上汽集團始終致力於研發最新的汽車技術,近年來他們在新能源汽車的製造領域建樹頗多。在掌握電池、電驅、電控核心技術的大背景下,上汽旗下的諸多新能源產品在市場表現中也十分亮眼。在不久之前,上汽英飛凌還實現了世界最先進的第七代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屬於能源轉換與傳輸的核心器件)順利量產,大大降低了進口成本。這意味着在未來,將有更多人有望以更好的價格,駕駛上汽集團生產的各種純電動車出行。在大力發展純電動車的同時,上汽集團也從未停止向更前瞻的技術領域進發。在燃料電池汽車這個被業界普遍寄予厚望的新興領域,上汽集團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作爲中國最早從事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自2001年以來就積極攻關,氫燃料電池技術比肩國際巨頭,已獲得350份燃料電池領域相關專利。也正是在不久之前,上汽集團發佈的全球首款氫能源MPV——上汽大通EUNIQ 7正式下線,可實現-30℃冷啓動,最高續航里程達到650km,這個數字比肩甚至超越了市面上大多數的純電動車型。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可在5分鐘內就能完成氫燃料的加註,能源補充效率已十分接近燃油車水平。

市場是最爲公平的,上汽集團對新技術的不斷探索會收到市場的回饋,而銷量數字則是戰略部署最直觀的反應。依託於"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新四化的戰略佈局,在二季度,上汽集團也克服疫情影響開始穩步回升。據產銷快報公告顯示,上汽集團6月份實現了整車銷售47.9萬輛,同比增長2.8%。繼4月份零售銷量同比轉正,5月份國內批發銷量同比轉正後,6月份上汽國內外全口徑批發銷量實現正增長,二季度環比一季度增長101.8%。

毫無疑問,隨着時代的進步,技術創新和技術的差異化很大程度上將左右消費者對於汽車品牌的選擇。我們期待汽車行業在產銷復甦後,爲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