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讲的四端对应的是仁义礼智,在加上一个信字正好是“五常”,三纲五常这在汉以后得封建社会就是统治的根基不容动摇,可以而知道德经中的这句在那个时期是多么不招人待见。

《庄子胠箧》篇也有对这段的解读,庄子先抛出一个观点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这段讲得是春秋时期的田成子取代了原有齐国的姜姓成为了诸侯,但是由于当时齐国的强大,小的诸侯不敢管,大的诸侯不愿意管,因此就不了了之了。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当时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都是圣人给百姓制定的对诸侯这个级别的一点用没有。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庄子的出的结论对实践出真知的儒家确实非常偏激,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什么都毁掉真可以使社会安定民风纯朴吗?这里需要引论语中最具争论的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个别人悟性就是高,普通人一辈子都不明白的道理,到他们那一会儿就想通了。这也是有的事情普通人没必要知道,跟着党走就行了。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大道至简,道法自然,想让百姓信服就不要总朝令夕改。庄子描述盗跖时是心如涌泉,意若飘风。如果这样的人多了,那么国家所有的法律真的是在为他们服务,普通人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从诸子百家到现在的儒道并行,实践出来的才经得起考验。安贫乐道也许在当代会有很多人嗤之以鼻,毕竟物质丰富的今天享受才是硬道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留下丰功伟绩的很少有一生无忧的,而如果是普通人,少些欲望,多些坦然,至少能看淡写生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