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熱搜】

近期,隨着黃梅天到來,南方地區降雨明顯,不少城市都出現了大風、雷暴雨等惡劣天氣。不少離單位較遠、公交不方便的上班族,網約車就成了他們的首選出行方式,但是下雨天打車難的情況也隨之而來。

經常打車的市民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平時用網絡叫車平臺,根本不用排隊,一分鐘之內就能接單,而一到了下雨天,排隊人數就迅速增加,通常要等上十幾二十分鐘才能叫到一輛遠在幾公里之外的車,讓人非常心塞。

那麼,爲什麼天氣好與天氣壞的時候交通狀況差異會這麼大?“晴天好打車,雨天難叫車”的現象背後又隱藏着什麼樣的經濟學原理?

訂單需求量翻倍

雨天排隊成常態

“下雨天打車真的是太難了,基本上要等30分鐘左右纔有車接單,而且快車單子基本不用想了,我現在都是快車、優享、專車、拼車、出租車,五合一一起叫。接上哪個就哪個,都不敢挑了。”嘉興市民小王告訴記者,以往他只要出門前發出快車訂單,穿鞋、下樓、走到路口,基本上訂單就被司機接走了,“運氣好的話,走到路口時,車子都已經停着等你了。”

對於王先生遇到的窘境,網約車司機最有發言權。沈師傅已在滴滴平臺幹了2年多,最近他也感受到了打車供需關係失衡的情況,“前幾天晚高峯,我在八佰伴附近接單,司機端頁面顯示訂單數量達到了1650,基本是往常的3倍,當時那個區域的空閒車輛只有6輛,275:1的供需關係,哪裏還能打得到車?”

記者走訪瞭解到,下雨天打車人數較天晴時增加了不少,最明顯的就是各大商場門口,會設置專門的上車區,等待打車的人早早排起了隊。除此之外,醫院、學校附近也是打車人員密集的地區。

“今天這個客流量還是很大的,出租車車次來來回回起碼200多輛吧,這邊還是有很多人在等車。”小吳是汽車客運中心負責上車區這一塊的工作人員,對他來說,雨天的工作量也比平時大許多。

利潤薄獎勵少

網約車司機銳減

雨天難打車,不僅僅是打車人數增加,還因爲網約車司機數量也有明顯減少。

“下雨天很多司機不在市中心開車,因爲滴滴主要看里程,市中心堵上一個小時也沒多少錢,就算有七八塊錢的獎勵,也還不如在高鐵南站接幾個單,所以會出現打車排隊現象。”網約車司機崔師傅說,這幾天天氣也不怎麼好,就想早點收工回去陪陪家裏人。

記者走訪瞭解到,像崔師傅這樣的專職網約車司機,一個月也能掙個四五千塊錢,可是現在隨着各種補貼的減少,崔師傅的收入也在不斷下滑。

“雖然現在乘客每單的價錢提高了,但是平臺抽成也提高了,真正能夠到司機手中的卻不多。”崔師傅說,同時,現在車費提現也越來越難了,自己已經累積了八九百塊錢沒有提現了,其他網約車司機有的甚至更多。收入減少導致網約車司機的數量減少,因此,打車也就越來越難了。

另一方面,不少網約車司機表示,造成網約車難約的原因,最主要還是門檻越來越高,這導致了從業人員不斷流失,可用車輛變少。

“老百姓享受打車的便利,但是做生意的司機越來越少了,你要付出的成本太高,我們很多司機羣都有人退羣,有些甚至整個羣都解散了,大家都不願意幹了。”崔師傅告訴記者。

【趣味經濟學】

“晴天好打車,雨天難叫車”的現象可以用“相對稀缺論”的經濟學原理來解釋。在經濟學裏,稀缺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獲得性。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相對於無限的慾望,有限的資源就是稀缺的。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稀缺資源,消費者常常需要付出更高的時間或金錢成本才能獲得,有些極度稀缺資源則是有市無價,無法獲取的。

比如,下雨天很多人需要的出租車就屬於稀缺資源。下雨的時候,惡劣的天氣增加了人們回家的難度,步行變難行,公共交通擁堵,一切平時都可能的出行方式都變得不方便起來,催生出更多的人選擇打出租車的想法,相對於固定的出租車數量來說,這種多出來的需求量就使得出租車成爲了稀缺資源,從而導致了“晴天好打車,雨天難叫車”的現象。

來源:嘉興在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