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每天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收發手機信息,以怎樣的速度回覆信息都要經過重重考慮。而對於收短信的人來說,很久沒有收到回應則可能會焦慮不堪。但是,這其中的心理學機制或許能被應用在戀愛中,參透其中的機制或許能幫助你增加戀愛成功率。

撰文丨Aziz Ansari

翻譯丨王語嫣

編輯丨楊心舟

幾年前我生命中曾出現過一個女人,就稱呼她爲塔尼婭吧。我們曾在洛杉磯共度一晚。當時我們一起參加一個生日聚會,結束的時候她說可以把我送回家。我們之前聊得很開心,也稍微互撩了一下,所以我就問她要不要來我家裏喝一杯。回到我家時,我做了兩杯雞尾酒,放上唱片,然後我們談笑聊天。一切感覺都很好,這段關係看來很有希望發展下去。

在那之後,我仍想再次見到塔尼婭,所以就面臨一個大家都經常遇到的問題:我應該怎麼跟她聯繫?打電話嗎?發信息嗎?發facebook私信嗎?應該迂迴一些嗎?

最終我決定給她發短信,因爲她好像經常用手機發短信。爲了讓自己顯得不那麼急不可待,我還等了幾天才聯繫她。我們約會當天晚上正在聽Beach House樂隊的音樂,而碰巧Beach House那個星期正好在洛杉磯表演。這個時候給她發短信,看上去非常完美。

以下是我發的信息:

“嘿——不知道你現在有沒有去紐約。Beach House今天晚上和明天正好在Wiltern劇院有表演,你想去嗎?我們可以問一下,說不定他們能讓你表演The Motto呢?”

我自認爲這是一個合理而又禮貌的請求,並且還含有一些只有我們才能懂的幽默。(塔尼婭那天晚上在生日會上唱了歌手Drake的The Motto,而且幾乎能記下所有歌詞。)

幾分鐘過去,我的信息狀態變成了“已讀”。我的心跳幾乎停止了。接下來,就是我面對現實的時間。我繃緊神經,看着手機上顯示着吊人胃口的“對方正在輸入中”,這種感覺就像在手機上體驗過山車緩慢爬升到最高點。然而片刻之後,這幾個字消失了。塔尼婭再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我開始焦慮不安,究竟發生了什麼?幾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新消息。十五分鐘過去,還是什麼都沒有。我的心態逐漸由自信轉向懷疑。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過去了,依舊什麼都沒有。我心中開始產生和蔓延着輕微的慌亂感,我盯着我發出去的信息,一開始我還信心滿滿,但現在我卻忍不住胡思亂想。

於是我內心開始自責:我真是太傻了!我應該打有兩個y的“Heyy”,而不是“Hey”!我問的問題太多了,我當時在想什麼那?阿茲(Aziz,作者本人),你到底怎麼回事?

然後我意識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如果這件事發生在20年或10年以前,我根本不會像現在這麼抓狂。我像瘋了一樣,每隔幾分鐘就查看一下手機,大腦一直產生着驚慌、委屈和憤怒等各種感覺,而僅僅就因爲沒有收到回信。

令人焦慮的短信

現代社會的戀情總是使人壓力倍增——尤其是在發信息的時候。發信息已經成爲了約人出來的新標準方式。2010年的時候,只有10%的年輕人會發短信約人出來,這個數字在2013增長到了32%。越來越多的人會有這樣的經歷:充滿內心戲地獨自坐在那盯着手機。

因此我決定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從我自己開始,我作爲一名演員無法獨自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我找到了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家埃裏克·克里南伯格一起合作研究。我們在2013到2014年間開展了很多社會實驗項目,包括小組座談會,面向全球的採訪,也訪問了一些研究現代社會戀情的社會學專家。從中我們對戀愛社會學有了很大的認知,其中也包括髮短信。

說起發短信,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當你收到別人的短信後,等多長時間回覆是最合適的?有些人認爲用對方回覆時間的兩倍回覆他是最合適的(比如對方花了5分鐘回覆你,你就等10分鐘這樣)。這樣一來你就佔了上風,顯得比對方更忙一點;還有些人認爲稍微等幾分鐘回覆,就足以證明你生活中有比手機更重要的事情了;有些人認爲你可以用兩倍時間法則,但是爲了不那麼死板,有時也可以秒回一下。有些人說1.25倍就是最合適的時間,有人說他們發現3分鐘就正合適。還有些人厭倦了這種手段,認爲及時回覆就是最令人舒適的,而且也能展現出自信。

但是這些手段真的有用嗎?爲什麼有這麼多人這麼嘗試呢?這些手段背後真的有什麼心理學原理嗎?

等待的力量

近幾年來,行爲科學家發現了一些機制,或許能解釋爲什麼“等待”能顯著影響人的思緒。首先要說的就是,秒回會使你的吸引力降低。迄今爲止,心理學家已經開展了數百項實驗,研究動物在不同條件下對獎勵的反應。一項令人疑惑的發現是,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條件時,比如說,當動物無法預測按下操縱桿是否能得到食物時,它們對於獎勵的興趣會大大增加,同時多巴胺水平也會上升。

假如動物每次按下操縱桿都會有食物出現的話,那麼動物按杆的頻率就會越來越慢,因爲它們知道不管什麼時候去按那根杆,食物都會在那裏等着它們。因此,如果把回信息看作是一種“獎勵”,而你是一個秒回的人的話,對方就會認爲你的回覆理所應當,失去了作爲“獎勵”的價值。結果就是,對方感覺到並不是必須要回復你。

實際上,我們對信息交流和電話交流的預期是不一樣的。在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大家多用電話進行交流,但人們即使幾天內不通電話也不會擔心。而短信交流卻讓我們更習慣於接收即時的回應。在我們的採訪中,人們對短信回覆的時間預期因人而異,但大都在十分鐘到一小時之間,甚至有的要求馬上收到回覆。如果長時間收不到回覆,我們就會感到難受。

娜塔莎·許爾是麻省理工大學的一名人類學家,專門研究賭博成癮的機制,更具體地講,研究那些沉迷於老虎機所帶來的即時滿足的人,來揭示他們身體和心理產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在波士頓見面之後,她向我解釋了賭博中不同類型的區別:和賽馬、彩票這種需要等待結果的傳統賭博方式不同,老虎機不需要任何等待時間,玩家立馬就可以知道結果。

“一旦你開始習慣於這種即時反饋,你就無法再忍受等待了,”許爾說。她將短信類比成老虎機,因爲它們都會讓你產生對即時反饋的期待。“你和你喜歡卻不是很熟悉的人發短信時,就像是玩老虎機,其中有許多的不確定性,期待,和焦慮。你的整個身體系統都想在渴望馬上收到一條回覆。而如果你沒收到,你的大腦就開始難以忍受了。缺乏反饋以及不確定性會讓你手足無措。”

許爾說,用手機發短信與在電話裏留下語音信息是不同的。“從時間以及情緒上來講,語音信息都更像是買彩票,”她解釋說。“你知道你要等一段一時間才能知道結果,你並不期待對方馬上回復,甚至還可以享受這個等待的過程。然而對於短信來講,15分鐘收不到回覆就可以把你逼瘋了。”

戀愛中的人們的確是能體會到這種短信所引起的焦慮。在我自己的戀愛中,儘管這是一段親密而穩定的關係,我也經歷過一些因爲回短信不及時所導致的不愉快。舉個例子:

在那20分鐘的空缺裏,我很確定她是生氣了。她前面回覆地都挺快的,而很長時間不回覆就似乎意味着我做錯了什麼事情,比如應該先回賓館之類的。

又一次,我問她有沒有生氣時,她沒有回,我很確定她是生氣了,不然爲什麼要等那麼長時間才告訴我她沒生氣呢?所有這些我情緒和心情的變化都是由回短信的時間差異造成的。

單身可用的策略

對於處在穩定戀愛關係中的人來講,等待都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那就更不用說爲什麼對於想要戀愛的單身人士來講,等待能被當做一種策略了。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個男人,在酒吧裏遇見三個女人。第二天你給她們都發了短信。其中兩個很快回復了,而剩下那一個卻完全沒有回覆。前兩個女人某種程度上已經通過回覆短信來對你有所表示,而另一個女人,由於她完全沒有回覆,創造出了不確定性,引導你去尋找解釋。你會一直好奇,爲什麼她不回信?發生什麼了?我做錯什麼了嗎?第三個女人創造了不確定性,而社會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不確定性會使人產生很強的吸引力。

還有另外的研究團隊開展了這樣一項研究,向女性展示一些男性的Facebook首頁,並事先告訴她們這些男性已經瀏覽過了她們的主頁,並做出了評價。她們看到的第一組男性對她們的主頁做出很高評價,第二組男性對她們的評價一般般,第三組男性則“不確定”應該怎樣評價。像預期的一樣,相比起對她們評價一般的,女性們更喜歡對她們評價最高的一組男性(互惠原則:大家都喜歡喜歡自己的人。)然而,女性們卻最被“不確定”的那一組吸引,並在之後表示自己想“不確定”的男性的時間最多。如果你想着一個人的時候更多,他在你心中的存在感越強,最終你會喜歡上他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一個社會心理學理論——稀缺性原則也能用來解釋短信焦慮。基本上,當一件事物更加稀少的時候,我們想要得到的願望也會增強。如果你發短信的頻率較低,某種程度上你就增強了自己的稀缺性,使自己更加有吸引力。

說句題外話,所以塔尼婭到底怎麼了?

要記住一件事情,對方不回短信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也許只是對方受到了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我的一個朋友就事後給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他說:“很多時候你遇到這種情況,你都會一遍遍地想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說錯了什麼,但實際上有時候可能就是對方出了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情況。”

幾個月之後我再次見到了塔尼婭。我們在一起度過了很開心的時光,她告訴我她很抱歉那時候沒能及時回信,因爲那時候她一直在懷疑自己的性取向,想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女同性戀。

對我來說,這真是個出人意料的答案。我們當天一起度過了愉快的夜晚,塔尼婭說這次她要認真對待這份感情了。幾天之後我給她發信息詢問這件事,我又收到了常見的回應:沉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