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個粉絲拋出了一個言論:“新區比不上國家級開發區”!我也是醉了。光谷是國家級開發區,光谷在武漢嫣然被神話了。因此在武漢,光谷天下第一,連國家級新區都淪爲二等公民了。今天潘大就來辯一辯,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新區到底誰更牛?

我們先看看上海。上海市有10個國家級開發區。其中 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 上海張江高科技 園區 、 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位於浦東新區。 國家級浦東新區就是這麼牛。 而整個武漢,也就3個國家級開發區。

有人又說了,不要拿武漢跟上海比較。好,那就跟長沙比,湘江新區也覆蓋了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個國家級園區。

答案一目瞭然,國家級新區,是最高級的,可以包含數個國家級開發區。未來的長江新區,包括一核兩翼三港多園。其中的多園,就包括未來的國家級高新產業園。未來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也可以被包含其中。

資料:上海十大國家級開發區

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83年,是上海市最早成立的兩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1986年被認定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閔行開發區在臨港成功擴區,規劃面積爲13.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現代裝備工業和先進製造業。已形成了以機電產業(軌道交通、電站設備)爲主導,以醫藥醫療產業(血製品、常用藥物)和輕工產業(食品、飲料)爲輔的三大產業。目前,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常生產的企業中,曾經和現在是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佔企業總數的40%以上。2007年,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18.19億元,上繳稅金45.67億元。

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1983年開發建設, 1986年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0.652平方公里,是全國最早的國家級開發區之一,是全國唯一以商貿中心爲特徵,兼具旅遊居住和外事活動功能的國家級開發區。開發區現有的12幢經濟樓宇中,共有1400家企業或機構入駐,其中,服務業企業或機構有817家,佔總數的58%;製造企業的總部或代表處583家,佔總數的42%。

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

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是1988年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新建浦江高科技園。目前已形成信息(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及軟件、移動通信)、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五大產業集羣,研究開發、技術創新、網絡運行、金融數據和服務貿易五大功能中心。目前,園區正在積極推進,創建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在2006年商務部關於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投資環境綜合評價體系中,漕河涇開發區總指數列第五,發展與效率指標列第一,技術創新環境指標列第二,是全國單位土地面積產出最好、經濟拉動力最強、示範效應最明顯的開發區之一。2007年,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13.57億元,上繳稅金27.55億元。

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

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總規劃面積27.38平方公里,分爲北區和南區兩部分。金橋北區位於浦東新區中部,主要發展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生活居住和綜合配套服務。金橋南區位於浦東新區東南部,發展出口加工、保稅物流、研發設計和維修服務。2002年金橋(南區)海關監管區一期1.55平方公里通過國家海關總署等八部委聯合驗收,正式封關運行。目前,金橋出口加工區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現代家電、生物醫藥與食品加工爲主導的金橋高科技產業,構築了上海規模最大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也是全國開發速度最快、投資強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產出效益最好的開發區之一。2007年,金橋出口加工區引進合同外資56.19億美元,佔全市總量的38%。實現工業總產值1594.5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金額743.26億元。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於1992年,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分爲技術創新區、高科技產業區、科研教育區、生活區等功能小區。園區以集成電路、軟件、生物醫藥爲主導產業,集中體現創新創業的主體功能。目前,園區構築了生物醫藥創新鏈和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框架。建有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國家863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東部)基地、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網遊動漫產業發展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基地。2007年,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實現營業收入655.09億元,工業總產值397.83億元,上繳稅金61.3億元。

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於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是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唯一以金融貿易區命名的開發區。目前擁有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三家全國性金融市場機構,集聚了上海石油交易所、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場機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黃金交易所等機構的業務部門也匯聚於此。初步建立了較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截至2007年末,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擁有455家金融機構。15家外資法人銀行,53家外資銀行分行,43家外資銀行駐華代表處。其中營業性外資銀行機構佔全國的30%以上,外資銀行資產總額佔全國的50%以上,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佔全市80%,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佔全國的一半。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啓動,規劃面積爲10平方公里,是中國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的保稅區,也是目前全國15個保稅區中經濟總量最大的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集國際貿易、先進製造、現代物流及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種經濟能力於一體,是上海市重要的現代物流產業基地之一、上海市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基地之一和上海市微電子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形成國際貿易、加工製造、現代物流、保稅商品展示四大功能爲主要特色的口岸產業。2007年,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實現增加值783億元,同比增長16.6%,佔全國保稅區44%。

洋山保稅港區:

洋山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國第一個保稅港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載體。2005年12月10日正式啓動,將於2010年基本建成。規劃面積8.14平方公里,由小洋山港口區域、蘆潮港陸上區域和連接洋山島與陸地的東海大橋組成。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區域合作建設,實行海關統一監管的特殊功能區域。洋山保稅港區具備集裝箱樞紐港口、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的所有功能,可開展國際中轉、採購配送、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各項業務,是國內樞紐港口和特殊監管區域中與自由港、自由貿易區國際慣例最爲接近的區域。2007年,洋山保稅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10.8萬標準箱,進出口貨值超過740億美元,陸上區域保稅業務正式運作,進出區保稅貨物金額達到13億美元。

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

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是經國務院批准的上海首家出口加工區。該區坐落於松江工業區內,由A區和B區組成,運作實行全封閉管理。A區於2000年設立,規劃面積2.98平方公里,以電子信息製造產業爲主。B區於2003年設立,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爲IC產業配套的出口型企業以及其他以出口爲主的高新技術企業。2007年,松江出口加工區實現進出口總值386.2億美元,位居全國第一。

上海閔行出口加工區:

上海閔行出口加工區於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位於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境內,總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機械電子信息、光機電、精密機械等爲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2007年,閔行出口加工區實現進出口總額8.17億美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5.68億元,利潤總額4.44億元。

來源:潘大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