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時期契丹崛起,其首領耶律阿保機對於中原逐漸產生了鯨吞之心。

但是,橫亙在耶律阿保機面前的是“幽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利用太行山北麓餘脈,以及燕山山脈的羣山組成的天然地理隔斷,成爲中原王朝阻擋契丹鐵騎南下的天然屏障。而且,歷代守衛幽州的將帥,即便是五代史時期,殘暴的劉守光父子,都採取有效的防禦措施,更讓契丹鐵騎沒有可乘之機。

但是到了公元917年,壽州刺史盧文進叛附契丹,晉新州刺史安金全棄城逃走。盧文進以部將劉殷爲新州刺史,李存勖命幽州節度使周德威領兵3萬攻打新州。周德威於城東安營紮寨,經過10天奮戰,仍未能攻入城內。此時,耶律阿保機在盧文進的引領下,親率30萬大軍南下進攻。沒有了幽州的地理地形和堅固城防,勢單力薄的周德威,威寡不敵衆,被契丹軍擊敗,只得退守幽州。耶律阿保機,立即率領大軍對幽州進行圍攻。契丹號稱有百萬大軍,幽州以北山谷之間,到處是契丹軍隊的氈車毳幕。盧文進帶領漢人教授契丹軍隊製造飛梯、衝車等攻城器械。契丹軍隊挖地道,築土山,分別從地上地下四面圍攻幽州城。晉軍隨機應變,利用各種方式進行防禦。

就在幽州城危在旦夕之際,正在與後梁周旋的李存勖,不得不仔細研究如何解救幽州和周德威。雖然很多人都勸李存勖放棄幽州,但是李嗣源、李存審、閻寶三人勸諫出兵援救。李嗣源請命,“周德威社稷之臣,今幽州朝夕不保,恐變生於中,何暇待虜之衰!臣請身爲前鋒以赴之”。李存審和閻寶認爲契丹軍隊缺少後勤供給,難以維持長久,待糧草盡無,與周德威裏外夾擊,給予重創。晉王採納了三人的建議。

爲解救幽州,晉軍先後調集了步騎兵7萬人。但是與契丹相比,依然是兵力薄弱。於是,李嗣源、李存審、閻寶三人商議,“自山中潛行趣幽州,與城中合勢,若中道遇虜,則據險拒之”的作戰計劃。指揮李嗣源率兵出易州北行,其養子李從珂率3000精兵爲先鋒,在距幽州60裏處與契丹軍相遇。雙方展開激戰。當時契丹兵在山上,而晉軍在山澗下,每到山谷口,契丹軍奮力阻擊,嗣源父子拼死衝殺,才得以衝出山口。晉軍剛至山口,契丹1萬多騎兵突然橫列陣前。李嗣源率百餘名騎兵策馬揚鞭衝鋒在前,殺死契丹酋長1名。

此時,晉軍大部隊趕到,契丹被迫退兵。晉軍繼續向幽州進發,李存審命步兵每人伐木做成形似鹿角的木叉,宿衛時將叉柄埋在地下,叉頭露在地上,以結寨自衛。契丹軍環寨而過,晉軍從寨內射出強弩,契丹士兵馬匹死傷無數。在距離幽州不遠處,李存審命步兵埋伏在契丹陣後,並遣部分羸弱士兵燃燒柴草,霎時煙塵滿天,契丹騎兵很難發揮作用,且不明晉軍兵力。晉軍鼓譟合進,李存審又命伏兵自契丹陣後發起攻勢,契丹軍腹背受敵大敗,倉皇從幽州以北山路逃去。之後,李嗣源進入幽州城與周德威會合,幽州之圍遂解。

幽州之戰是五代時期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經過此戰,很長時間再不敢輕易南下掠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