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游評論: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癌症,警惕“鍍金加分”演變成學術腐敗)

7月13日下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針對《雲南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症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在官網回應稱:經初步覈查,該獲獎項目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針對這起輿情事件,我所高度重視,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雲南昆明發生的這起小學六年級學生研究“新基因對癌症細胞影響”事件,讓許多從事生物科學研究人士都汗顏不已。用一位接受上游新聞採訪的碩士研究生的話來說,“前前後後學習了七八年的生物工程,我連這位小學六年級陳同學入門水平都沒有達到。”的確,在許多小學生還在認識什麼是細胞、什麼是基因等科學基本概念時,這位陳同學已經在研究基因片段對於癌症的影響了。

要麼這是百年一遇的神童,要麼背後定有能人相助。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官方回應,將答案指向了第二種。但這個“能人”,不是其他人,而是陳同學的父母。“中科院研究員之子”,陳同學是典型的“學二代”。

“學二代”其實並不是貶義詞。陳同學父母明顯錯誤的教育理念,正在讓“學二代”這個詞變得污濁不堪,無論是對學術研究本身還是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愚蠢行爲。

媒體: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癌症 警惕加分變學術腐敗▲陳某石同學在基因實驗中。圖片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此次被曝光的小學生研究基因片段,雖然官方確認陳同學是研究員之子,但仍然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回答:“獲獎論文”到底是不是陳同學自己獨立完成的?陳同學使用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各種儀器,是否經過了必要的審批和安全性審查?陳同學是否使用了這一獎項來獲得升學或者其他便利?

無論是早前西南交大某教授爲自己子女違規修改本科成績、推薦保送研究生,還是此次的小學生研究基因片段,表面上看是科研人員子女近水樓臺先得月,實際上暴露了教育領域的各種監督機制失效。這是學術教育界值得警惕的重要問題。這種鍍金加分背後,就是學術腐敗,已經觸及了社會公平的底線,絕對不應有絲毫容忍。

近年來被媒體曝光的多起升學加分亂象,背後是升學加分制度被濫用問題。雖然近年來自主招生政策逐漸淡出,各種顯性加分也已經被取消,但各種隱形加分制度仍然存在,繪畫、唱歌乃至此次曝光的科創大賽,都成爲有能力有資源父母們爲子女“加分”的重要路徑。

享受公平教育是社會各階層流動的最好手段,然而這一社會共識正在被“鍍金加分”這樣的潛規則所破壞。教育也在少數有能力父母們的操作中,變成拉大社會階層的工具。要從根本上杜絕“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療癌症”這樣的鬧劇,加速招生考試加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對不合理的加分項目堅決清理,對於合理加分項目進行公開透明化評比,讓有能力造假的人不敢、不能造假,最大程度確保教育公平。

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療癌症,看似荒誕可笑,對全社會卻是一個警醒。整頓學術腐敗並不只是防止抄襲、造假,遏制學術權威的權力尋租、保重教育公平,也是應有之義。

相關推薦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5天會專業知識 父母主攻同領域
  • 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大獎
  • 小學生"新基因對癌細胞影響"研究獲全國大獎受質疑
吉國傑 本文來源:上游新聞 作者:胡磊 責任編輯:化成雨_NBJ111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