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說:

最近一件讓無數音樂劇迷企盼多年的大事終於發生了,也在社交網絡上刷屏了。

音樂劇《漢密爾頓》電影版在“Disney+”流媒體平臺上線。

今天首席影評官發表的是入駐影評人軒統的文章—《漢密爾頓》。

只要有音樂,就不會有世界末日!

最近一部新片炸了!

一開分就以恐怖的豆瓣9.9分的高分亮相。

隨着打分人數的增加,雖然評分略有回落,但是,仍然保持着9.6的高分。

到底是什麼曠世神作,竟然能獲得如此好的口碑。

01.每個劇迷的超級大餐

這部電影,就是“Disney+”新上映的經典音樂劇《漢密爾頓》的電影版,人稱“原卡”漢密爾頓。

本片原定2021年10月15日北美上映。但因爲疫情的原因,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將發行權賣給了迪士尼。因此,宅家的各位有幸提前在流媒體上看到此片。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聊聊音樂劇《漢密爾頓》究竟有多厲害?

它不僅在百老匯火爆到一票難求、打破數項票房記錄,並且在美國火到“出圈”,好萊塢明星、說唱天王、科技圈大佬、政界人士都是它的劇迷,米歇爾·奧巴馬更是直接給出了她的最高讚譽:“《漢密爾頓》是我一生中看過的最佳藝術作品。”

可以說,它早已超越了音樂劇範疇,成爲了一種流行文化……

所以,這個電影版本的《漢密爾頓》,無疑是給每個劇迷的超級大餐。

顧名思義,從片名上就可以看出,《漢密爾頓》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

它講述了美國國父漢密爾頓波瀾壯闊的一生。

從幼年被父親拋棄到十三歲母親病逝。

他淪爲孤兒、艱辛成長,閱讀每一本能夠獲得知識的書籍。

後來,靠着朋友們湊錢,他才進入大學,學習了經濟、政治、軍事方面的知識,並很快派上用場,18歲入伍後屢立戰功,成了華盛頓的左膀右臂。

不過,漢密爾頓也並非完人,他性格耿直、脾氣急躁。

由於小時候目睹了太多黑奴慘劇,他堅決反對奴隸制,因此樹立了不少政敵。

他私生活也很不檢點,曾和一個落魄的寡婦發生了一夜情,

他的長子菲利普也因爲他的關係在學校裏被人挑釁謾罵,沒過多久就死在了同學的冷槍之下。

更糟糕的是,漢密爾頓年僅47歲就在與政敵的決鬥中不幸逝世。

在他逝世後的幾十年間,他的政敵們默默隱去了他的功績,他的國家也漸漸淡忘了他所付出的一切。

02.讓人耳朵聽了會懷孕

其實,這部電影一開場就道出了漢密爾頓終將被殺的結局。

但它最精彩的地方不在於內容本身,而在於如何呈現這些內容。

比如,它將一直被主流戲劇界拒之門外的嘻哈引入其中,無疑給觀衆帶來了一場燃動的視聽盛宴。

而且,它不只是簡單一個人的傳記故事,也不只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或是一個時代的革命史詩,而是以上種種的結合。

它講述了漢密爾頓的奮鬥史,也講他年輕時的輕浮、衝動與傲慢,講他日思夜想自己會爲後世留下怎樣的影響,講他的偏執與對身邊人的傷害,這些都一一展現給觀衆。

而且,各種美妙動人的音樂穿插其中,讓人耳朵聽了會懷孕。

比如,劇中驚人的語速和節奏感染力十足的說唱。

高密度的臺詞簡直帶飛了很多觀衆大腦的運轉速度。

尤其像漢密爾頓的部分,配合角色熱血聰慧的性格,自信且能量驚人。

而與漢密爾頓亦敵亦友的亞倫·伯爾,展現的則是另一種風格的說唱。

他的說唱張弛有度,有起有落,這也與漢密爾頓的果敢相異。

除了大量嘻哈元素給人耳目一新外,《漢密爾頓》在選角上也不同尋常。

當中三位美國國父,華盛頓、傑弗遜、漢密爾頓均不由白人扮演。

主演們均是硬核實力派。

男主林-曼努爾·米蘭達,曾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第76屆金球獎電影類音樂/喜劇片最佳男主角等重量級獎項。

小萊斯利·奧多姆,說唱功力自不必多說,是吊打級的水平,而他的演技也絲毫不亞於他的唱功。

在電影中他將伯爾沒有明確立場,模棱兩可,只想要權力的形象演得深入人心。

戴維德·迪格斯,饒舌歌手。因出演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中拉法葉特和托馬斯·傑斐遜而被觀衆所熟知,並憑其此次精湛的演出獲得託尼、格萊美等獎項。

此番他依然一人分飾兩角,將動作和說唱完美配合,律動感十足,並且魅力逼人。

還有,女演員芮妮·戈茲貝里的歌聲與表現力,更是進一步將劇情感染力推向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漢密爾頓》全劇組幾乎都是少數族裔,這樣的選角在百老匯也算是很有突破意義的。

03.電影背後的意義或許纔是最重要的

當然,如此偉大的作品也離不開幕後工作人員和演員的共同努力。

其實,整部作品的誕生很偶然。

在《漢密爾頓》音樂劇爆紅之前,美國財政部差點計劃將這位沒人認識的美國國父頭像從10美元貨幣上移除,他差點就這麼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但是,林-曼努埃爾·米蘭達在一本厚厚的傳記中讀到了他的故事,隨後花七年時間將其寫成一部音樂劇,講述出了他的故事並讓他一炮而紅。

而有別於之前戲劇拍電影常做的現實化劇情版,這次的《漢密爾頓》拍攝舞臺表演的“現場捕捉”電影化。凱爾曾經執導過百老匯版本的《老友記》,對於如何把音樂劇搬到大銀幕,已是得心應手。

凱爾爲了營造心中的“沉浸感”體驗,頻繁使用了特寫、推拉和搖移鏡頭,還掃了一圈整個舞臺的鳥瞰圖,甚至連後臺定格的場景也沒有放過。

而且,這部戲的舞美直觀看來並不豪,燈光、服裝、髮型和妝容也都是爲劇院設計的。

可以說,電影版本的《漢密爾頓》拉近了舞臺和觀衆的距離,使觀衆的體驗更加平民化。

這部電影,從多個角度回顧了漢密爾頓的一生,兩小時四十分鐘的時間,讓人意猶未盡。

當然,電影背後的意義或許纔是最重要的。

人生而平等,只要能改變自己命運,那就是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