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据《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原则,借三伏天气温高,机体的阳气旺盛,体表经络中的气血充盈,疾病发作缓解的有利时机,通过经络上的腧穴,借三伏天之炎热之气,祛除体内寒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医“春夏养阳”、“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念。由于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贴治疗,故称为“三伏贴”。

贴三伏贴前要做好准备。首先要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1—2个星期,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贴敷时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

贴敷当晚不宜洗澡,以利于药物吸收。此外,还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

很多人贴敷后皮肤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患者需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此外,有的患者会皮肤泛红,敏感性皮肤的人还会出现起疱现象,甚至疱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专家指出,这都属于正常,因为敷贴的药物中含有辛香刺激的药物。

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可以在创面外围涂些碘伏或来医院处理。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就诊。

适应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久咳,哮喘,鼻炎,体虚易感冒者。

●2、脊柱关节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4、免疫力低下,亚健康,身体及四肢寒凉怕冷。贴敷时间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两次):7月16日——8月4日

8月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在此期间进行三伏贴治疗,都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