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統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自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我國能夠真正爲全球提供精準導航。但是這麼偉大的工程在完成之前也經歷了不少的波折。

最近最令國人振奮的消息莫過於北斗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我國終於成爲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自主研發、信號能夠覆蓋全球的衛星系統的國家。我國的北斗衛星系統經歷了20年的發展,是一項偉大的壯舉。然而這項工程在完成之前也經歷了數次波折。

火箭發射失敗引起的波折

在疫情情況稍定之後,我國航天工業重啓,又開始進行正常的火箭發射活動。但是出現了開局不利的情況。在25天之內,我國連續兩次火箭發射失敗,而且發射的火箭還是相對比較成熟的長征三號和長征七號系列。尤其是長征三號,這款運載火箭是目前國內發射量最大,而且成熟度相當高的高軌道運載火箭。北斗3號倒數第二顆衛星就是今年3月被長征三號帶入太空的。

這兩次火箭失敗,令很多人大跌眼鏡,也影響到了原定4月發射的北斗三號工程最後一顆衛星。工程師們爲了排除發射中出現的問題,將北斗三號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發射計劃推遲。經排查,具體故障很可能是第二次點火不成功或提前關機。

果決地“按下暫停鍵”

6月15日,人們得知衛星要發射的消息都十分激動;但到了第二天發射的時候,又傳出發射推遲的消息。身處發射現場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副總設計師李聃回憶了這個細節。

6月15日晚上,整個發射隊都在細緻地檢查着發射裝備,這時有個技術人員發現了問題,導致壓力數據低於原來設計的要求。經過緊急的研究與搶救,數據恢復正常。但是我國航天人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帶疑點加註”和“不帶隱患上天”。因此工程部最終決定,要將發射進程再推遲一段時間。

這次暫停,對於整個航空隊來說,壓力都是巨大的。一面是翹首期盼的中國人民,一面是可能還有故障的火箭。但是最終,尊重科學和堅持原則令李聃“按下了暫停鍵”。在之後的研究進程中,多個部門協同合作,發揮了中國航天集智攻關的優良傳統,最終實現了北斗系統最後一顆衛星的成功發射。

中國的航天事業是無數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汗水的凝結。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這十六字真言刻在每個人的腦海裏。一路走來,歷經波折與成功,最終實現了北斗衛星的完整部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