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逸夫小學爲新生舉行少年先鋒隊入隊儀式。記者趙春亮攝

教育,扛起千萬家庭的希望和夢想。我市廣大教育工作者始終堅持以問題爲導向,朝着教育大變樣這個目標,與時間賽跑,搶時增速跑出加速度,爭分奪秒幹出大變樣。

推進各類教育大變樣

學前教育補齊短板。紮實推進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現2020年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的目標。全面完成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擴容項目建設,新建市蓓蕾幼兒園。持續推進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做好全市納入治理的52所小區配套幼兒園回收、轉辦公辦幼兒園工作,回收小區配套幼兒園5所以上。充分利用閒置資產舉辦一批公辦園,將6處閒置國有資產改擴建爲公辦幼兒園,建成投用市蓓蕾幼兒園北湖分園。收回租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幼兒園。制定普惠園認定和扶持辦法,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持續開展“無證園”專項整治工作。

義務教育鞏固提升。進一步優化調整鄉村學校網點佈局,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積極化解大校額大班額,實現大班額佔比控制在5%以內。落實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裝備標準統一,推動薄弱學校裝備標準化建設,實現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

高中教育普及發展。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將大班額佔比控制在5%以內。科學制定高中階段招生計劃,加大我市中職學校招生力度,確保職普比達到4:6。策應高考改革,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完善高考改革基礎條件。加大體(藝)教融合力度,推進省級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設,提升普通高中育人水平。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出臺《新餘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工作方案》及相關配套實施辦法。推進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開展“3+2”合作培養,擴大全市職業院校辦學規模。全力推進市職教中心新校區建設,助力省職教園區做大做強。繼續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確保7個院校15個專業1500名學生參加現代學徒制。加大省級達標中職學校建設力度和達標中職學校轉升普通中專建設力度,推動分宜職業技術學校、新餘司法警官學校申報省級達標中職學校,推動江西康展汽車科技學校轉升普通中專。大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促進更多畢業生留餘就業,力爭留餘就業率達11%。

特殊教育擴大覆蓋。完善醫教結合、送教上門等特殊教育模式,充分發揮特教學校作用,進一步提高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推動特殊教育向學前階段延伸,擴大殘疾學生接受非義務教育的機會。

推進教育民生大變樣

全面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嚴格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聚焦全市貧困家庭適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控輟保學等突出問題,強化巡視(巡察)反饋問題整改,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不失學輟學。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預算分配、資助標準、資金髮放精準化水平,及時發放資助資金,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

全面推行小荷工程。按照市級有策、縣區有力、鄉鎮有招、村委有應、學校有爲、學生有敬、家庭有責、社會有愛的“八有”要求,在全市63個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和教學點全面推行,惠及學生13000餘名。

全面推進水花行動。全面落實《新餘市水花行動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確保全市小學四年級學生人人蔘與游泳技能培訓,其中80%以上的農村小學四年級學生掌握游泳技能,70%以上的城區小學四年級學生掌握游泳技能,培訓學生13000餘名。

全面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全力做好全市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盯緊人、嚴守門、穩人心”和“五個一律”要求,做好人員管控。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學不停教”部署要求,組織線上教育教學。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制定“兩案九制度”,強化宣傳引導,深化健康教育,做好防控物資儲備,抓好防控督促檢查,將防控工作落細落小落實,堅決打贏全市教育系統疫情防控阻擊戰。

推進教師隊伍大變樣

加強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全面落實《關於加強新餘市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十六條》,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完善教師招聘辦法,擴大教育系統選人自主權。壯大教師人才隊伍,通過重點中學赴外招聘、中小學(幼兒園)參加全省統一招聘、引進市外在編在崗教師人才等方式補充在編教師數量。加大教師人才培養力度,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

優化城鄉教師隊伍結構。重新覈定全市中小學教師編制,在總量控制教師編制的基礎上,調劑使用農村富餘教師(編制),促進農村教師向城區合理流動,補充城區教師空缺。持續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優化農村學校教師科學結構,帶動提升農村教師教學水平。

加強校長教師培訓培養。實施校長培養工程,開展校長輪訓,提升校長管理水平。實施教育領軍人才和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加強名師工作室建設,充分發揮“三名”(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的示範、輻射和引領作用。

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出臺《新餘市中高考教學成果獎勵辦法》,對獲得省級及以上綜合榮譽和高考質量等教學成果獎的校長、教師,以及考取北大清華的學生和在全國全省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大賽、職業技能大賽等賽事中獲獎師生進行獎勵,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

推進教育保障大變樣

推進城區中小學學位擴容工程。新建松山小學、仰天崗小學、燕子山小學等3所小學,新建迎嘉中學、袁河學校、虎躍中學等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推進市長青小學綜合教學樓、新鋼一小綜合教學樓(三期)、市三中綜合教學樓、市六中教學樓、新鋼中學第七教學樓等5所學校改擴建項目,建成投用高新一中、北湖小學、珠珊中心學校、凱光小學、仙女湖一小、市五中綜合教學樓、市逸夫小學綜合樓、新鋼一小綜合教學樓(二期)、高新一小擴建工程、高新二小擴建工程、高新三小擴建工程、分宜三小綜合樓,遷建市職業教育中心,確保2020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建成投用學位17350個。實施學校運動設施功能提升工程,完成市逸夫小學運動場整體改造、市鐵路小學校門擴建和運動場改造、新鋼中學運動場和市四中運動場維修改造、市五中老教學樓和運動場改造,建成投用新鋼一小室內跳水館。

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構建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機制、教育信息化工作考覈與激勵機制、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實施校園網改造工程、普通高中教育信息化攻堅工程、高質量班班通工程、中小學“智慧(數字)校園”工程,完善“餘教雲”雲體系。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與應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共享。堅持應用驅動,推進“餘教雲”常態化應用,打造若干所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以數據驅動推動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學習、差異化教學、精準化管理。大力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贛服通”教育服務水平,全面啓用教育協同辦公、專項管理、教育督導、智慧校園系統的應用。探索智慧教育創新實踐,爭創國家智慧教育示範區。

推進教育改革大變樣

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試點。全面落實《新餘市主城區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試點組建市一中和市四中兩個教育集團,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縮小主城區中小學校際差距,緩解主城區中小學校大班額,促進主城區中小學教育均衡優質持續特色發展。

打造近視防控改革示範區。推進近視防控示範學校建設,形成近視防控有效機制,實現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9年的基礎上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

推進“縣管校聘”教師改革。督促指導渝水區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試點,着力實現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支持縣(區)探索建立教師編制“週轉池”制度。

推進教學質量大變樣

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管理,抓實教學常規管理,抓牢教學過程管理,實行校長推門聽課制度。規範考試評價,統一組織小學六年級畢業考試、中學期末質量檢測和高考模擬考試,建立中小學基礎年級不定期抽查考試製度。加強教學研究,完善市、縣(區)、校三級教研網絡,完善多形式教研製度,建立教研員聯繫點制度,抓好學科教研基地建設,推進教研機構與學校學科共建。加強監測評估,建立以起始年級爲基點,對中小學每個年級、每個學科進行跟蹤管理的制度。建立統一考試分析報告制度,加強教學質量分析。完善教學質量管理與考覈機制,科學制定普通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堅持五育並舉。加強德育,牽頭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活動,加強愛國主義主題宣傳教育,深化“紅色、綠色、古色”三色文化教育活動,加快推進中小學“書香校園”建設。加強體育,抓好“體育藝術2+1項目”,讓學生掌握兩項終身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深化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力爭校園足球全省“四連冠”;舉辦好全市中小學田徑、乒乓球、羽毛球等系列賽事。加強美育,開足開齊開好美育課程,全力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組織參加全國、全省中小學生藝術活動並刷新參賽成績。加強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指導學生參加學校集體組織的校內校外公益勞動和志願者服務活動,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實踐能力和艱苦奮鬥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