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

養老負擔日益加重

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養老負擔日益加重,“未富先老”問題逐步凸顯。

我國養老金體系的核心——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存在缺口且缺口逐漸擴大,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髮展緩慢,覆蓋率有限,第三支柱剛剛起步,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結構存在巨大優化空間。

圖1:我國65歲及其以上人口占比不斷抬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我國出生率較全球下降更爲明顯(‰)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02 把握資管市場轉型機遇,

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

相比於國外日益成熟的個人養老體系,目前我國養老體系的第三支柱還在探索與發展階段。從規模上來看,2018 年我國養老金規模爲6.9萬億元,二、三支柱僅佔22%,而美國在2017年養老規模就已達到31.1萬億美元,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佔比達到91%。

圖3:歷年以來中國居民資產規模(萬億元)

數據來源:Wind

圖4:2018年美國居民資產配置分佈(%)

數據來源:Wind

我國居民目前將大部分資產配置於實物資產(房地產爲主),金融資產配置比例低至30%,而金融資產中存款一項佔據半壁江山,其他類標準化資產的佔比極低。對比美國居民財富配置結構,美國居民將金融市場作爲財富配置的主要方向,金融資產佔比遠超其他類資產,其中,股票和投資基金佔比爲32.2%,保險與養老金佔比23.8%。以發展的眼光來看,未來中國居民的資產配置理念、投資渠道、市場投資環境都會逐步向發達國家靠攏。近年來我國居民的資產規模已在穩步提升中,金融資產的投資比例也呈現出逐年攀升趨勢,居民財富增長及向金融資產增配將是不變的大趨勢。這爲我國養老第三支柱推行提供了良好的時機和現實條件,也爲養老資管產品——尤其是銀行養老理財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圖5:2018年中國居民金融資產構成(%)

數據來源:Wind

03 各類機構養老產品差異化定位,

養老金融百花齊放

No.1

保險公司

目前保險公司推出的養老產品主要包括傳統型養老險、分紅型養老險、萬能型壽險、投資連結險,繳費方式分爲月交、年交、躉交,產品期限相對較長。保險公司養老業務佈局不僅僅侷限於發行養老保險產品,其延展性較其他機構更強,當前,多家保險公司在全國多個城市建立了養老社區,主打“養老保險產品+養老社區+專業服務”相結合的綜合方案。

保險公司發展養老金融的優勢在於產業佈局較早、資金期限較長,政策支持力度較大,當前多地已開展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但整體上養老保險的銷售仍需藉助銀行網點。

No.2

公募基金

2018年8月6日, 14家基金公司獲准發行首批養老目標基金,意味着公募基金正式介入個人養老金體系建設,其中養老FOF是基金類養老產品的主打產品。公募基金在權益投資方面具有先天優勢,而且通過股債組合等方式實現大類資產配置的策略也是公募基金長期積累的資源稟賦,這將給傳統的養老產品注入新的動力。

圖6:目標日期型養老FOF數量及規模(%)

數據來源:Wind

截止去年9月底,已成立的養老目標FOF共55只,合計規模達到170億元,其中目標風險型23只,目標日期型32只。已成立的目標日期型養老FOF已經覆蓋了2030-2050年前後退休的人羣,剛好對應了目前投資基金產品的主力人羣。

No.3

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在債券、非標準化債權、資本市場類、海外市場及衍生品等領域擁有全品種投資能力,此外,個人投資者對銀行具有天然信任感,銀行衆多的線下營業網點給中老年客戶羣體購買養老理財產品提供了極大便利。目前,銀行系養老理財產品規模已超過千億。

養老理財產品投資週期長的特點契合了銀行理財對長期限資金的需求,養老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可以發揮銀行在風控方面的優勢,理財子公司作爲養老金融領域的新生力量,無疑將在個人養老市場深度發力。

“投資有風險,購買需謹慎”

“以上內容不代表本刊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