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爲培養學生從小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阜陽市潁東區教育局搶抓當前加強勞動教育的大好機遇,主動作爲,謀劃在先,在開展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充滿樂趣的勞動體驗

近日,在冉廟鄉蘭堂小學,記者見到一塊佔地1.5畝的綜合實踐基地,裏面鬱鬱蔥蔥,有黃瓜、青豆、番茄和玉米、花生等各類蔬菜和農作物,好一派豐收的景象。據介紹,每週三下午,這裏就成了學生的樂園。他們在這裏勞動、上課,給每一株小苗澆水、鬆土、除草、捉蟲、施肥,樣樣“農活”都乾得很順溜。

據悉,春耕時節,該校教師通過“雲班會”讓學生推選出最喜歡的瓜果、蔬菜種類,確定好品種後,由教師先爲學生栽培瓜果蔬菜等農作物,待返校復課後再由學生自主精細管理。期間,教師通過班級微信羣或利用家訪時機,帶着圖片或視頻給學生看,讓學生了解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和不同時期的變化;芒種時節,這塊學生經常“光顧”的實踐田迎來了豐收的季節,學生們在收穫之餘紛紛表示:“想把這些天然無公害的新鮮蔬菜瓜果送給當地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品嚐。”

返校復課後,爲更好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落到實處,該校開展了“講農耕文化,學農耕知識”“勞動要數長輩累,孝敬長輩我最棒”等主題教育活動。在鄉村,學生家裏有自己的小菜園、有接地氣的地鍋,學習之餘可以幫助媽媽擇擇菜、做做飯、燒燒鍋、包包餃子……不僅學到科學種田知識,不少學生還成了快樂的“小廚師”,在居家勞動中,學生們第一次做韭菜盒子、第一次種菜、第一次整理房間……他們從勞動中收穫了自信心、責任心和意志力。

此外,冉廟鄉轄區中小學還開展了“剪紙大擂臺”“小菜園成活教材”“快樂採摘”等系列勞動實踐活動,充滿樂趣的勞動體驗爲學生的勞動成長課開闢了又一片廣闊新天地。

城鄉融合的行走課堂

無獨有偶,位於老城區的育新小學也創新思路,另闢蹊徑,在25千米外的插花鎮毛橋行政村的紅旗瓦大農場租了一塊田,作爲學生的“新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

在採訪中,校長張全明告訴記者,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和家長代表帶領學生進入實踐基地,按照之前的分組安排,各小組成員先跟隨班主任認領地塊——小組“責任田”。由小組成員自行商定組名,把寫上組名的標識牌插到各自的“責任田”裏。各小組成員聽農場技術員講解如何栽種秧苗。隨後,各小組成員自行分工,有的到指定處領取秧苗,有的學着技術員的樣子挖坑。

栽種開始後,學生們的問題就顯現了:有的坑挖得太深,秧苗全掩在裏面了;有的坑挖得太淺,掩不住秧苗的根……經觀察、思考和團結協作,他們才逐漸破解難題。“沒想到的是原本對蔬菜秧苗全然陌生的學生們竟然學會了分辨番茄秧、茄子秧、辣椒秧、黃瓜秧,知曉了栽種的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張校長說,“在實踐活動課中,學生們對勞動有了更多的體驗,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念,還增強了動腦、動手能力。勞動教育的本質是實踐教育,對其他‘四育’都有強大的正面引領作用,正所謂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

以點帶面的示範基地

正午鎮高臺小學是一所偏僻的農村小學,學生以留守兒童居多,這些學生在家缺少必要的勞動鍛鍊機會。一天早上,二年級學生趙欣語拉着教師馬振敏的手說:“老師,我告訴你一個小祕密,我家中的韭菜長得老深了,奶奶就是捨不得割。”站在一旁送她的奶奶聽後笑着說:“傻孩子,那不是韭菜,是麥苗呀。”笑聲裏透露着許多無奈。爲了改變這一狀況,豐富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該校特意整出一片空地,當做綜合實踐田,讓學生們在他們的實踐田裏邊勞作,邊聽老師講解,從而記住科學種田方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自我,小小實踐田成了學生實現夢想的大世界。

該鎮前李小學、橫山小學也都結合實際,開闢了綜合實踐基地,教師、學生齊上陣,從菜地整理、挑選種子、種植、拔草、澆水、施肥、採摘等環節,讓孩子們親力親爲,不錯過種子成長的每一瞬間。

“在高臺小學、前李小學、橫山小學等三所學校的示範帶動下,現如今,勞動教育在正午鎮全面開花。各中小學從強化課程建設、強化實踐體驗、強化基地建設、強化師資保障、強化綜合評價等方面落實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特別是在實踐體驗方面,組織學生輪流參與校園保潔、食堂值日等體驗活動,舉辦包餃子、包糉子等節日活動。”正午鎮中心學校校長侯勇對記者說,“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資源,開發勞動實踐基地,邀請當地能工巧匠和家長志願者參與、指導勞動實踐,將勞動教育納入責任督學督導內容和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快樂成長。”

收穫滿滿的第二課堂

口孜鎮洪楊小學的校園裏也有一塊綜合試驗田,紅的、黃的、綠的、紫的……五顏六色的蔬菜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璀璨,顯示出勃勃生機,讓人心生嚮往。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爲中小學必修課程,勞動教育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洪楊小學從實際出發,在學校後院開闢一片空地,作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綜合實踐田,這個做法很好,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引導學生親近自然,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口孜鎮中心學校校長馬文斌對記者說。

在洪楊小學,記者看到每個班都有一塊“責任田”,每個學生都有一份“責任小單元”。春夏秋冬,四季輪轉,教師向學生們講述着季節、氣候、土壤、播種方式等知識,讓學生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蔬菜種植時機、如何科學管理。知識學完後,學生們立刻開展動手實踐,大家一起在實踐田裏灑下希望的種子。“教學和種植是一樣的道理,學生如實驗田的小苗,教師是農夫。要每天辛勤耕作,給小苗澆灌施肥,增強營養,小苗才能茁壯成長。”綜合實踐課教師王勇對記者說。

辛勤耕耘之後必有豐碩的收穫,採訪期間,記者正趕上老廟鎮馬圩小學的採摘收穫節,全體師生熱情高漲,向桃子、李子樹發起“進攻”。 成片的桃子、李子樹上掛滿了果實,熟透的果子紅裏泛着紫,輕輕一碰就會流出香甜的汁水,還有一些接近熟透的果子甜中泛酸,味道也甚是可口。整個校園的空氣都瀰漫着香甜的味道,大手,小手一起動手,學生、教師共同協作,一派豐收的繁忙景象。“經自己雙手勞動而收穫的果子就是甜。從開花、結果到採摘,學生們見證着勞動果實的成長過程,參加這樣的第二課堂,收穫可大了。”該校教師劉燕芳一邊洗着桃子一邊對記者說。

讓勞動與教育深度融合

坐落於潁東新城區的東盛路小學是2017年剛剛投入使用的一所新學校。爲落實“新勞動教育”理念,該校率先推出《盛彩好習慣》校本課程,將勞動教育課作爲核心內容之一,實踐的課堂就設在學校的“空中花園”裏——三樓大平臺上的一塊綜合實踐田。在這裏,學生可以近距離地觀察草本植物,瞭解植物的屬性,教師現場講授基本的勞動技能,開展實地“真刀真槍”的勞作活動,真正地讓勞動課落地生根。“衝星奪冠”評選體系使一批又一批“勞動之星”脫穎而出,也影響着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加入到學校的集中勞動中。

“東盛路小學的《盛彩好習慣》、冉廟鄉中心小學的《勞動教育》都是很好的勞動教育校本教材。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勞動教育開展重點。小學低年級注重勞動意識的啓蒙,知道人人都要勞動;小學高年級圍繞衛生、勞動習慣養成,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光榮;初中階段圍繞增加勞動知識、技能,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喫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普通高中圍繞豐富職業體驗,參加生產勞動,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定勞動技能,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組織實施好勞動周,小學低中年級以校園勞動爲主,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中勞動。”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辦公室主任程義平說。

在談及如何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時,區教育局局長顏明輝對記者說:“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是人之爲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伴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勞動的形式、內容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一直在爲加強勞動教育鼓與呼。勞動教育事關發展大計,需要全社會協同推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不僅給勞動教育這門課正名,更是爲了國家的明天、民族的未來。新時代勞動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徵,強化綜合實施,堅持因地制宜,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本報記者 徐徐 曉君/攝,特約通訊員 武永生 朱天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