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古代诗人这句充满生活谐趣的诗,在这盛夏之夜读来尤感亲切。因为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可爱的流萤曾经点缀了我那充满乐趣的乡村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古诗中的流萤,就是那飞行不定的萤火虫。由于这种昆虫尾部发光,它早就被古人捕捉到了,在《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便有“腐草为萤”之句,《诗经·幽风·东山》中也有了流萤“熠耀宵行”之态。古人早期笔下的流萤,着重其外在特征的描写,咏物却很少言志。到了唐代咏物诗达到新的高度,流萤也被诗人赋予了特定的思想感情。

图片来自网络

至唐代以来,流萤似乎成了文人墨客的宠儿。他们用妙笔将其点化成精灵,赋予了人格气节。因而,众多经典诗词被后人反复地吟咏歌唱。然而,那于天地间绽放光彩的精灵、夜之仙,还有多少人能一睹尊容呢?流萤是否已渐渐被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所遗忘?下面笔者推荐两首古诗,让你跨越时空看流萤,也许能激发你来一次惬意浪漫的乡村行。

图片来自网络

01《咏萤》

唐代: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图片来自网络

灵巧的身躯发出的流光很小很小,纤弱的翅膀轻轻飘摇。只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存在,独自在暗里飞来飞去闪闪发光。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在唐代已突破了单纯对物象的物理特征描绘,赋予了其文化传统、人格气节等内涵,因而流萤作为一种典型意象被广泛写入诗中。作者这首诗便写出了流萤虽小而不碍其闪耀光华的意象,富含理趣。

图片来自网络

诗的首联描写娇小可爱的萤火虫在暗夜飞翔的情景,写出了流萤的弱小。尾联转入写流萤的内心世界,显然是借物喻人:生命虽弱小,但要有追求,执著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微不足道的萤火虫,在读者眼中看来已不再是飞虫,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一个个性独特、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全诗极具内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

02《咏萤火》

唐代:李白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图片来自网络

雨水泼在流萤的身上,仍然灯光闪闪;风吹过夜空,那光亮更加鲜明。假若不是上天去;也一定是月亮旁边的一颗星星。全诗活泼清朗,晓畅自然,仅寥寥数语,却将灵动的精灵细细描绘,于天地间塑造了一个个绽放光彩的夜之仙,向读者呈现出了夜色中流光闪闪,奇丽无比的流萤意象。李白这首诗如同口语,却尽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图片来自网络

诗的首联总体把握萤火虫的视觉形象,以比兴入手,将萤火虫发出的萤光以“灯”喻之,因为灯是暗夜里的光明,将萤火之光上升为灯光,体现了作者对流萤的赞美之情!这灯却又雨浇不灭,风吹更明。常理中的“灯火”是经不住雨淋、风吹得,这里的灯显然例外,它非真正的“灯火”,比常理中的“灯火”更难能可贵,作者恰切妥贴地写出了萤火的特点。

图片来自网络

尾联承接眼前之景,展开丰富的想象。作者由首联写实景转为写心中之景,假设流萤的去向:“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本来星星是在天上,然萤火虫没有到天上去,也成为月边的一颗星,这种想象奇特的写法,显然使萤火更加突出,灿若美丽星光!李白的诗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营造出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首诗便是其经典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流萤这小小的精灵,不知触发了古今多少诗人的灵感与情思。“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流萤裹在红纱袖,忽到持杯个个飞”,古人留下的每一首经典都是那样的意蕴深厚、情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而如今,在城市乃至周边很难寻觅到萤火虫的踪迹,脱离乡村的人们似乎渐渐遗忘了那曾是情人们浪漫时光见证,孩子们手中开心玩具的流萤。今天推荐的两首唐诗,是否能勾起你对乡村夏夜的向往呢?走出古诗,那“随风散作满天星”的景象必定等待着与乡愁有缘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