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也學痴兒女,撲得流螢露溼衣。”古代詩人這句充滿生活諧趣的詩,在這盛夏之夜讀來尤感親切。因爲這樣的情景似曾相識,可愛的流螢曾經點綴了我那充滿樂趣的鄉村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

古詩中的流螢,就是那飛行不定的螢火蟲。由於這種昆蟲尾部發光,它早就被古人捕捉到了,在《禮記·月令·季夏之月》中便有“腐草爲螢”之句,《詩經·幽風·東山》中也有了流螢“熠耀宵行”之態。古人早期筆下的流螢,着重其外在特徵的描寫,詠物卻很少言志。到了唐代詠物詩達到新的高度,流螢也被詩人賦予了特定的思想感情。

圖片來自網絡

至唐代以來,流螢似乎成了文人墨客的寵兒。他們用妙筆將其點化成精靈,賦予了人格氣節。因而,衆多經典詩詞被後人反覆地吟詠歌唱。然而,那於天地間綻放光彩的精靈、夜之仙,還有多少人能一睹尊容呢?流螢是否已漸漸被居住在城市裏的人所遺忘?下面筆者推薦兩首古詩,讓你跨越時空看流螢,也許能激發你來一次愜意浪漫的鄉村行。

圖片來自網絡

01《詠螢》

唐代:虞世南

的歷流光小,飄搖弱翅輕。

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圖片來自網絡

靈巧的身軀發出的流光很小很小,纖弱的翅膀輕輕飄搖。只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存在,獨自在暗裏飛來飛去閃閃發光。這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詠物詩,詠物詩在唐代已突破了單純對物象的物理特徵描繪,賦予了其文化傳統、人格氣節等內涵,因而流螢作爲一種典型意象被廣泛寫入詩中。作者這首詩便寫出了流螢雖小而不礙其閃耀光華的意象,富含理趣。

圖片來自網絡

詩的首聯描寫嬌小可愛的螢火蟲在暗夜飛翔的情景,寫出了流螢的弱小。尾聯轉入寫流螢的內心世界,顯然是借物喻人:生命雖弱小,但要有追求,執著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微不足道的螢火蟲,在讀者眼中看來已不再是飛蟲,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精靈,一個個性獨特、胸懷不凡的剛毅之士!全詩極具內蘊,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圖片來自網絡

02《詠螢火》

唐代:李白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圖片來自網絡

雨水潑在流螢的身上,仍然燈光閃閃;風吹過夜空,那光亮更加鮮明。假若不是上天去;也一定是月亮旁邊的一顆星星。全詩活潑清朗,曉暢自然,僅寥寥數語,卻將靈動的精靈細細描繪,於天地間塑造了一個個綻放光彩的夜之仙,向讀者呈現出了夜色中流光閃閃,奇麗無比的流螢意象。李白這首詩如同口語,卻盡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

圖片來自網絡

詩的首聯總體把握螢火蟲的視覺形象,以比興入手,將螢火蟲發出的螢光以“燈”喻之,因爲燈是暗夜裏的光明,將螢火之光上升爲燈光,體現了作者對流螢的讚美之情!這燈卻又雨澆不滅,風吹更明。常理中的“燈火”是經不住雨淋、風吹得,這裏的燈顯然例外,它非真正的“燈火”,比常理中的“燈火”更難能可貴,作者恰切妥貼地寫出了螢火的特點。

圖片來自網絡

尾聯承接眼前之景,展開豐富的想象。作者由首聯寫實景轉爲寫心中之景,假設流螢的去向:“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本來星星是在天上,然螢火蟲沒有到天上去,也成爲月邊的一顆星,這種想象奇特的寫法,顯然使螢火更加突出,燦若美麗星光!李白的詩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營造出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首詩便是其經典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

流螢這小小的精靈,不知觸發了古今多少詩人的靈感與情思。“池水朝含墨,流螢夜聚書”“流螢裹在紅紗袖,忽到持杯個個飛”,古人留下的每一首經典都是那樣的意蘊深厚、情趣盎然,令人回味無窮。而如今,在城市乃至周邊很難尋覓到螢火蟲的蹤跡,脫離鄉村的人們似乎漸漸遺忘了那曾是情人們浪漫時光見證,孩子們手中開心玩具的流螢。今天推薦的兩首唐詩,是否能勾起你對鄉村夏夜的嚮往呢?走出古詩,那“隨風散作滿天星”的景象必定等待着與鄉愁有緣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