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骡子和马从外形看比较相像,只有仔细瞅,才能分辨出来。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其实驴在外表上跟骡子和马也非常类似。有意思的是马、骡子和驴其实是“亲戚”关系,它们同属于奇蹄目马科下面的物种,其中骡子是马和驴的种间杂种,属于“杂一代”,跟狮虎兽的家庭背景差不多。

对于广大饮食男女来说,面对很多动物,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伙真可爱,能不能吃啊?好不好吃呢”

小时候,曾听村里老人说过:驴肉香,马肉臭,饿死不吃骡子肉。

这句话很通俗,意思是说驴肉好吃非常香,马肉不好吃带点骚臭,骡子肉不能吃,即使再饿都不能吃。

其实,还有一句俗语跟上面那句话意思差不多,“香驴肉,烂马肉,宁死不吃骡子肉”。

对于驴肉、马肉和骡子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接下来我们去一探究竟。

“驴肉香”是毋庸置疑的,驴肉相关食品在北方比较常见,我也曾在东北吃过几次驴肉,肉质非常鲜嫩、清香。对于驴肉的赞美,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能与天上供神仙们享用的龙肉相提并论,足以说明驴肉的不可多得。

驴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都在猪肉之上,它具有“两高两低”的特点,即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胆固醇,是一种比较健康的肉食材料。

其中河北保定的驴肉火烧、河南洛阳的驴肉汤,还有东北的驴肉蒸饺都是名气比较响亮的驴肉美食。

顺道说一句,驴子比较笨,就像那句歇后语说的:拉磨的驴戴眼罩,瞎转悠

“马肉臭”是让人满腹狐疑的,我虽然没吃过马肉,但是从各种记载和描述来看,我觉得马肉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据说马肉是哈萨克族的著名传统美食。

但老人认为“马肉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都知道,马习惯于驰骋,就连睡觉都是站立着的,致使它们满身肌肉,显得马瘦毛长,而且马的汗腺发达,周身散发着一股汗臭味。马在长跑时主要是做无氧运动,产生较多乳酸,如果烹煮工艺不到位,马肉吃起来很容易酸腥。

马肉几乎不含脂肪,非常柴,而且不适合炒食,也不宜与大米和猪肉同时食用,所以马肉的食用并不广泛。

更重要是马肉供应少,而且价格贵,对烹饪调味的要求非常高,一般人没经验做出来的马肉并不好吃。说白了,还是大家不会烹饪,所以民间会有“马肉臭”这一说法。

“宁死不吃骡子肉”就有点骇人听闻了,有点宁死不屈的感觉,难道骡子肉就如此难以下咽?

其实骡子肉并没老话说的那么不堪,人们不吃骡子肉主要还是跟骡子的出生背景有关。

骡子属于杂交物种,根据母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马骡”和“驴骡”,由于马骡更优良,我们常说的骡子主要指马骡。

驴拉车有耐力,但力气不如马;马有爆发力,但耐力又不行,而骡子正好继承了马和驴的所有优良性能,耐力也好,爆发力又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骡子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生产力。

另外一方面,骡子的性格比较温驯,寿命还比较长,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它们很容易与饲养者产生感情,所以以前很少有见到杀骡子吃肉的现象。

最要紧的,大家不吃骡子肉是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作祟,因为骡子是杂交物种,基本没有生育能力,缺乏科学思维的老人们,认为吃了骡子肉会跟骡子一样不孕不育,当然,这种认识是有悖科学的,当然也是错误的。

纸驴铁马钢骡子,对于大多数动物而言,能力决定用途,用途决定命运。

现在机械化逐步普及了,农业生产等很少用到马和驴了。

马由于具备极强的爆发力,现在已经大多数用作人们观赏以及比赛等用途;而驴更大的是发挥其药用以及食用的价值;骡子依然在一些偏远乡村被当作主要劳动力。

各尽其用,物竞天择,虽然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但繁多有趣的物种丰富了我们原本单调的生活。贵州驴子学马叫,南腔北调,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让我们珍惜生命,爱护动物,讲究健康饮食,少吃肉、多吃菜,保持身材又自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