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足跑不過清華男生?美團王興惹毛國足名宿!

網友:菜和送菜的打起來了……

老話說,同行是冤家,隔行如隔山。但偏偏就是隔着一座“大山”,一干國足名宿和美團老闆王興,如冤家般的“槓”上了。他們交鋒的戰場,圍繞在田徑跑道。

風波起源於王興有關“中國足球職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的吐槽。

7月8日,王興在社交平臺發文,回憶自己大學時代體能測試的考覈標準——3000米跑在12分鐘之內方可得到滿分。他以此爲標準,吐槽說中國足球職業球員的12分鐘跑不如清華大學普通男生。

“我第一次被中國有些行業標準之低所震驚是98年在清華上體育課時,男生三千米成績在12分鐘之內就滿分,不少同學做到了,我也接近。與此同時,中國男足考覈球員12分鐘跑,有些外籍球員可以跑三千大幾接近四千米,卻有好些本土大牌球員跑不過及格線兩千八或者兩千九。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

王老闆表達很清楚,清華不少男生都能在12分鐘之內跑完三千米,國足好些本土大牌球員同樣時間內跑不過三千米,因此專業球員不但比不過外援,還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

運動場上有一個道理:“不要用你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飯碗。”

足球運動員雖然不靠跑步喫飯,王興也未必有跑步的愛好。但他這麼說,顯然也有些“用別人的愛好挑戰別人的飯碗”,如此這般,端足球這碗飯的人自然要和王老闆講講道理。

解說員黃健翔率先回應,他的發言,核心觀點可以總結爲兩個字:不懂——認爲王興不懂職業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不懂現在的普通大學生的身體狀況、不懂足球。

隨後,比解說員更懂球的國足名宿們也相繼入場,駁斥王興發言中的錯誤。

先是前國足隊長馬明宇入場:“12分鐘跑的測試,只是檢測球員的一項指標,但不是衡量一名球員優秀與否的標準。王興的說法有點外行,我覺得他對足球不瞭解,以偏概全。”孫雯也提出了類似的論據:“請大家別糾結在12分鐘3000米的僞命題上,它只是心肺功能的一個測量指標。足球從體能基礎要求上是一個需要反覆衝刺,短時恢復,結合減速加速變向等協調能力。”

高潮隨着“曼聯名宿”董方卓的登場而到來。見慣了大場面的“國王董”自然是能“動手”儘量不“吵吵”。

在這場原本發生在鍵盤之間的交鋒中,董方卓真人出鏡、親自下場,不僅錄製160秒的視頻回應王興,還就對方吐槽的體能和速度問題提出線下“約跑”,一較高下。

在鏡頭前,身材已日漸圓潤的董方卓又不疾不徐地向王興提出了挑戰:“王總,要不這樣吧:咱們就比比讓你震驚的行業低標準的12分鐘跑。如果我輸了,就給美團當一個星期的騎手,送外賣,體驗一下‘高標準’;如果你輸了就去董方卓的足球夏令營當一天營員,體驗下足球行業的標準,究竟是不是低到讓你震驚。”

當然,董方卓也沒忘了指出了王興“陳詞”中不符合實際的地方:“王總,最後給你普及一下知識,你所說的12分鐘跑,是20年前就已經取消的測試標準。當時測試是在高原、海埂,像外援,他們那個時候是不需要測試的。”

道理也確實是這麼個道理,且不提12分鐘3000米跑的測試標準是否還存在,單說同樣的測試在海埂這樣的高原地區進行,其強度與清華學生在華北平原的校園內進行的12分鐘跑完全是兩個強度。

“美團那個人,讓他別熱鬧了,小董說的沒錯啊,我也會這麼說!首先都管好自己!”14日晚,曾經痛批中國足球的范志毅也如此回應了王興的言論。

就這樣,經過列位國足名宿的“打假”,基本可以認定王興的吐槽事實不清,依據不明,屬於事實上的錯誤。但儘管如此,不少圍觀者依舊選擇站在了王興這邊,原因很簡單,在情感上,他們並不反感對於國足的批判,哪怕這是一次被“VAR”證明了的誤判。

這一點,想必替國足發聲的諸位也同樣清楚。

“現在,踩中國足球似乎是一種很安全很撿便宜的噱頭。”這是黃健翔反駁王興時說的。

“爲什麼在中國,足球這個行業這麼多年在被外界隨意消費,我覺得我們整個行業的從業者,也應該接受深刻的檢討、思考和自省。”這是董方卓反駁王興時說的。

運動場上還有一個道理:競技體育,菜是原罪。因此當屢戰屢敗的中國足球被塞入“原罪論”的框架內,它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罪的。

歸根到底,中國足球“菜”了這麼久以後,吐槽國足已經成爲了不少人的一種習慣,一種潛意識便可發出的“肌肉記憶”,一種讓不少熱愛中國足球的看客也麻木了的“政治正確”。

也因此,便可理解強如“範大將軍”也知道:在中國足球艱難的時候落井下石,沒必要,真的沒必要,說可以,胡說就大可不必。

足球人自己也知道,以當前的表現,罵聲停不了。

舉個側面的例子:1993年春晚上,施拉普納“施大爺”的一根白頭髮在馮鞏和牛羣口中被拍出了5萬元的高價;到了2008年,“主持人”與宋丹丹一問一答中,看着揪心的運動是足球,更揪心的運動是中國足球。

外界對於中國足球的印象轉舵可見一斑。

也是因爲菜,從“白斬雞”到“王興論”,屢屢遭受指責的中國足球幾乎只有在這種精確到點的發言中,纔有機會抓緊論據的失實做出一些反擊。

然而其效力,大抵都是如大帝李毅的那句“對不起美團app已卸載”一般的柔拳。畢竟,參見初代“姚黑”巴克利親吻驢屁股的經歷可知,“打臉”纔是令指責者閉嘴的最好方法。遺憾的是,國足偏偏做不到。

不過這並不代表王興張口就來的指責就是有理的。有言道,“歷來從人到物,將其無理由神化往往是因爲能夠得到利益,將其無差別埋葬通常是因爲這樣會顯得正義。”而對於國足的盲目指責,往往是大可不必的後種。

如董方卓說:“一方面王興們在吐槽中國足球的不作爲,另一方面王興們卻做着破壞中國足球基礎建設的事情。現在在國內,仍有成千上萬的孩子參與到足球這項運動中來。王興作爲行業領袖,不負責任的言論對那些仍對足球滿懷熱情和抱負的家長和孩子是一種打擊和傷害。”

范志毅在先前就曾表態:“你三天兩頭叨叨足球不好,是不是第一個影響了足球環境?家長誰再送孩子去踢球啊!”

大道理誰都懂,只不過懷抱着名爲“國足”的皮球,這種道理從范志毅們的口中講出,氣場似乎弱了一點,相比之下,遠不如反駁王興的“事實錯誤”那般理直氣壯。

作者:李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