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在小學中的成績很好,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班級裏的好學生,然而一上了初中,成績可能會出現明顯的下滑。遇到理化題,孩子可能根本就摸不到頭腦,成績上不去,全家人都爲此發愁。

這是因爲初中與小學的學習完全不同。不僅在知識難度方面提升了一個等級,更是要看學生們自身的學習方法。有很多孩子明明每天很努力的學習,但是在成績上的反應卻並不明顯,甚至還會出現“越學越差”的情況,這是因爲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知識在“假努力”。

如果初中生出現了以下這6種行爲,很可能就是在“假努力”,家長們一定要多注意。

1. 上課全程記筆記

上課記筆記幾乎是每個人都要做的,甚至不記筆記的就會被大家劃分爲差生的行列。筆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課上老師講的重難點,方便課後複習,還可以隨時記下學生自己的思維。

但是大家也一定要學會取捨:課堂上出現的筆記有主次之分,在記筆記的時候必然會分散一些注意力,不可能完全跟着老師的思路走,所以一些不必要的筆記可以先放在一邊,在課後補齊。

如果上課全程都在記筆記,不僅沒有記住筆記中的內容,還會錯過老師上課講的重點,反而是得不償失。

2. 無計劃地學習

學習需要給自己設立目標,無論是大目標還是小目標,都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方向與系統性的疏導。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全沒有計劃,過於隨性地學習、寫作業,時間的利用率就會大大降低:在先將簡單的內容慢悠悠地寫完,才發現有許多難題需要時間思考,這樣就會讓自己手忙腳亂,浪費了時間。

3. 寫作業時對着答案

升入初中以後,教輔材料會增加許多。很多老師在課上留完作業以後,還會額外留一些練習題,讓高層次的學生們提升自己。而課上的時間有限,老師自然不可能把每一道題都講到,就會把練習題的答案放在學生們自己手裏,方便做完以後自己隨時批改。有很多學生都會對答案產生依賴,在做題的時候不自覺地把答案擺在旁邊,是不是得看上幾眼。

這樣看起來自己好像都會做,其實在做題的過程中並沒有思考。平時就算做再多的題也並不能幫助學生進行提升。

4. 盲目做題

老師們一定會和學生講起短板效應:一個木桶所能裝得最多的水量不在於最長的那塊板,而在於那塊最短的。許多學生都會購買大量的練習題,試圖用題海戰術來戰勝各種測驗與考試,但是卻沒有在練習的過程中針對自己的短板來訓練,而是廣撒網。

有許多知識點是學生已經掌握牢固的,就沒有必要反覆做題了,而是應該把時間用在多做自己的薄弱項上面。這樣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而不是光做題,沒有進步。

5. 只揹着書卻不看

很多學生上學和放學的時候,書包裏都裝滿了書,背在肩上沉得要命,想要拿出來一些,卻總覺得每本書都會用得上,然而回到家裏卻可能書包都不打開一下。

雖然在意識裏學生會想要回家學習,來提高自己,但是到了家裏,能夠吸引和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太多了,這也和之前提到的學習計劃有關: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計劃,孩子在回到家以後經常會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時間,原本想要用來學習的時間就全都花費在了看手機、電視上面了。

6. 耍小聰明

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但是很多學生卻總是樂此不疲地想要嘗試自己的“捷徑”。他們看起來思維很是活躍,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卻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來耍小聰明。這樣學習不僅讓作業失去了原本鞏固提升的意義,反而還會浪費時間,讓學生認爲自己有所提升。

家長們平時也要多關心孩子的學校生活與學習狀態,不要孩子每天白努力,成績卻根本上不去,不僅浪費了時間,還讓自己心中焦急。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方法,才能夠快速地在學習方面有所提高。

#育兒有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