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壘,34歲,徐州經開區大黃山街道前王村人,任職于徐州危廢應急處置中心。疫情期間,他毅然申請逆行湖北,在援馳期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無私大愛,一次次超負荷工作,他從不說苦和累,能幹的活搶着幹,在自己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仍然堅持工作,他說:“我還年輕,有的是勁,能幹的就多幹,能幫的就多幫!”董壘的事蹟得到大黃山街道和媒體的大力宣揚,很多人知道了董壘在疫情期間的所作所爲,深受感動,他把正能量帶到很多年輕人的心裏。因表現突出,董壘被評爲2月份徐州好人、經開區第三屆金龍湖榜樣最美志願者稱號。他的事蹟被徐州日報、金龍湖快報、徐州文明網等報刊、網站爭相報道。

(董壘日常工作)

董壘爲人誠懇老實,做事認真努力,在單位多次受到領導表揚,每天的工作任務繁重,董壘不怕苦不喊累,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給同事們起到了榜樣作用。

(董壘日常工作)

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一時間,原本象徵祥和團圓的節日已被防疫抗疫的緊張氛圍所取代。隨着武漢疫區感染病例數據的增加,爲本該享受團圓幸福氛圍的人們蒙上了一層陰影。一時間,全國人民積極響應號召,待在家裏做無聲的鬥爭,而逆行的身影一層一層,無畏艱險,只求勝利!

董壘和他的同事作爲處理危廢品的“審判官”,他們責任重大,必須堅定、果斷、細心,在保護自己的同時,要保證醫療廢物處理乾淨、徹底,不留隱患。他們是城市衛生的“另類守衛者”,與看不見的病毒打交道,與危險爲伍。戴好口罩和護目鏡,拉上拉鍊,在防護服上噴些消毒水,董壘一天的工作又開始了。

春節期間,董壘夫妻倆帶着兩個孩子和父母正享受着新春團圓的溫馨時刻,疫情的發生讓董壘的心揪了起來,本就與危險爲伍,他明白此次疫情的危險等級是以往不曾遇到的,作爲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也曾害怕、恐懼、不知所措,但看到84歲的鐘南山院士義無反顧赴金銀潭千里馳援;73歲的李蘭娟院士率領醫療隊奔赴武漢;那些爲人父母兒女的醫生護士丟下親人趕赴疫區…那麼多勇敢的戰士逆行而上,他終於毅然在心中作了決定,去最危險的地方!

2月4日晚上,他接到了公司發來的消息:徐州危廢應急處置中心也準備援助武漢了,希望員工踊躍報名!瞞着妻子報完名,一夜無眠,他在心中反覆思索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唯獨沒有退縮這條路。2月5日凌晨,怕吵到熟睡的妻子和孩子,他早早的起來,輕手輕腳地收拾好了行李,本想再看一眼妻子,誰知一轉身,就看見妻子早已在他身後紅了眼眶:“我昨晚就看出你不太對勁,你還想瞞着我?我知道我攔不了你,放心去吧,家裏有我,你要照顧好自己......”話沒說完,就已經泣不成聲,此時的董壘說不出任何安慰的話,抱了抱妻子轉身離開,沒有回頭,因爲他知道,回頭就再也捨不得離開。

(左數第二個爲董壘)

2月6日,援馳車輛就抵達了孝感市,董壘一行被安排在中環治理有限公司,負責處理孝感市所有醫院的醫療廢物和病人的生活垃圾。來之前,董壘已經在心裏有了大概的工作思路,在他想來,工作量肯定會大一些,危險性高,一定要做好防護,可來到孝感以後,大量的工作撲向他們,他發現這真的是場硬仗,和自己預想的一點都不一樣!二月是最困難的時期,每天大量的醫療廢物運送到廠區,堆不下就放到各個臨時處置點,不過因爲處置點臨時修建,很多工作還是得依靠人工。除了負責清運醫療廢物,給車輛、垃圾消毒外,董壘和隊友還被安排裝運垃圾、維修設備、做電工、看鍋爐、焊電焊,能幹的活兒全乾了,他笑稱,自己快成全能型人才了,可笑容背後的辛酸恐怕只有董壘和隊友知道了。

在孝感期間,董壘和隊友們實行兩班倒,每天最少工作12個小時,有時18個小時,甚至24個小時。據他回憶,2月份醫療廢物翻了好幾倍,整個庫房爆滿,大量的醫療廢物堆在廠子裏,比一層樓還要高!廠子裏堆不下了,就運往臨時處置點,由於新冠肺炎醫療廢物具有更強的感染性,長時間暴露有二次污染的危險,在高強度的工作下,操作人員極度疲勞,壓力巨大。源源不斷的醫療廢物湧入,各個崗位缺人是常態,他有好幾次親眼見到年紀大一點的人暈倒在工作崗位,被送到醫院以後,直接換人頂崗,那些天裏,他們因爲要用手裝垃圾,董壘和同事們手被扎破是常態,爲防止感染,他們直接把手泡在酒精裏,休整休整再繼續工作…

“卸桶、推上傳送梯、倒桶,再將已經空了的塑料桶挪到一邊,最怕裝有醫療廢物的塑料袋破裂,其他到沒有什麼怕的……”董壘緩緩道來他的工作狀態,像電影片段一樣一幕幕重現在眼前,因爲工作情況特殊,每一步都要小心再小心,一旦沾染將極有可能感染上!危險離他們是那麼近,而他們唯一的保護膜就是那層薄薄的防護衣,日復一日,連軸轉,每天超負荷工作着,短短几日,董壘就掉了5斤肉,“這下正好減肥了!”工作之餘,他還會自我消遣一番。

2月15日這天,在連續工作了24小時後,飢餓感和疲憊感不斷向董壘襲來,他倒在走廊的椅子上,連防護服都沒有脫掉就直接睡了過去......

(同事拍下董壘照片)

“一次性防護服、棉紗等廢物體積大、重量輕、產生量大,加大了清運難度,最多的時候,運輸醫廢的專用車從廠內的上料口一直排到廠區門外,原本雙車道已變成單車道,全是垃圾,那時候真的太困難了!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進冷庫工作那三天…”2月25-27日這三天,對董壘來說一生難忘,他被分到冷庫裏工作,成袋的醫療垃圾如山堆積在冷庫裏,只留下一個人站立的位置,爲防止病毒擴散,進入冷庫以後門就被關上,形成一個密閉空間,董壘穿着防護服,用手一袋一袋把垃圾裝進蒸煮車裏,滿了就推出去,再由隊友把空的小車推進來,他繼續工作,每天一干就是18個小時,在那麼低的溫度裏,他的防護服下還是汗流浹背。因爲怕被感染,他不敢喝水,加上超負荷工作,身體嚴重透支,有時甚至尿血。董磊說,冷庫裏的垃圾還只是冰山一角,廠區裏到處堆放着醫療垃圾,人員忙碌不停的畫面永遠留在他的腦中。

3月1日,來到疫區的第25天,凌晨兩點多,董壘穿好防護服全副武裝後,請同事拍了一張照片向妻子報了一個平安,就立即投入了工作當中,因爲物資的短缺,防護服穿上就不捨得再脫,一頓飽飯,一場好覺幾乎成了奢侈品,面對堆積如山的醫療物廢,疲憊感不斷充斥着董壘的內心,他多麼希望能減少再減少,這樣意味着戰勝疫情的人越來越多,成功越來越近啊!

隨着病人的增加,大量的醫療物資被消耗,因爲存在感染的危險,以往可以重複使用的衣服、鞋帽、口罩等,都要當作醫療廢棄物扔掉,導致醫療廢棄物“水漲船高”,所有的醫廢處置中心都是日常接近滿負荷運行狀態,卻仍然捉襟見肘。他們就要想方設法“節省”物資,有時少喝點水,比賽誰去廁所的次數最少,誰的防護服用的時間最長,而董壘的勝利次數往往最多…

“作爲徐州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第二批馳援湖北的“逆行者”,我一直堅信,有我們這麼強大的祖國,有一起抗戰的同事,大家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一切困難都會過去。抵抗疫情,人人有責,我身雖輕,但志堅如磐。”面對家鄉徐州的方向,他堅定說道,又好似在默默給自己打氣,簡單休息一會兒,他又奔向最危險的崗位上了。

3月25日這天,董壘和隊友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55天的堅守,從一開始的慌亂害怕,到慢慢熟練自如,董壘用實際行動證明初心,用堅毅的勇氣戰勝危險,願以此身擔使命,不負初心爲逆行。董壘,好樣的!(孫夢)

編輯:高熠 高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