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順子

來源:刻度(ID:znkedu)

史無前例被推遲4個月後,2020年3·15晚會終於在萬衆期待中開場。

於7月16日晚8點開播的3·15晚會,一如既往曝光了多個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爲:養殖戶餵養海蔘時投放敵敵畏、漢堡王用過期麪包做漢堡、寶駿汽車車主深陷維權困境、萬科精裝修房施工質量難保證、趣頭條推送非法廣告、嗨學網的營銷套路……

被點名後,趣頭條盤前跳水超8%,上汽集團、萬科、招商蛇口等牽涉曝光事件的3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7月17日上午收盤時的股價均出現小幅下跌。

爲挽回不利形勢,漢堡王、趣頭條、萬科、嗨學網等涉事企業在節目播出後,迅速發佈了道歉聲明,可惜只換來了部分消費者的無聲調侃:“鐵打的3·15,流水的道歉聲明。”

那些曾經被曝光的問題都解決了嗎?

這一幕似曾相識。

在2019年3月15日準時開播的3·15晚會上,也曾曝光多個坑人套路。比如,部分高科技企業違法收集用戶信息大打騷擾電話;被銀聯默認開通的閃付,存在被不法分子盜刷的風險;“714高炮”軟件讓借貸人員陷入債務危機等。

相關涉事企業如今年一般,在被報道後可謂“損失慘重”:助力不法分子盜刷帶有閃付功能銀行卡的POSS機(原先可搜索其他關鍵詞找到相關產品),當即在各大電商平臺銷聲匿跡;融360因爲用戶推送“714高炮”相關信息,其旗下的美股上市公司簡普科技股價直線下跌超過12%……

遺憾的是,在被曝光後的這一年多時間裏,相關事件仍然時有發生

據媒體報道,近日,東勝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接到多起信用卡被小額盜刷的案件,皆是因爲持卡人爲在支付時更加方便快捷,開啓了“閃付”功能,導致銀行卡丟失後被不法分子輕易實現多筆小額盜刷。也有一部分受害人卡在手裏,因爲開通了免密支付,仍然發生銀行卡通過雲閃付、Apple Pay方式被盜刷的案例。

而在黑貓投訴、聚投訴等網絡投訴平臺,“融360子公司放714,7天14天貸款,高價砍頭息”“融360大平臺導流714高炮”“融360高利貸,強制購物,714高炮”等相關投訴也是屢見不鮮。

除此之外,2018年3月15日,酷騎等共享單車押金問題被曝光之後,共享單車行業的最後一塊“遮羞布”算是被徹底撕了下來,但即使如此,當下仍可以看到有消費者在網絡上發聲,稱自己沒有收到應該被退還的押金。

還有更早之前,在2013年3·15晚會上就被爆出自動變速箱存在安全隱患的大衆汽車,時至今日仍被這一問題困擾着。2020年6月中下旬,大衆汽車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7月1日起召回1220輛進口車型,只因部分車輛變速箱油冷卻器導油管的焊接強度不達標,存在安全隱患。

顯而易見,這些問題依然存在。無怪乎消費者對待這些發佈道歉聲明的企業如此冷淡,畢竟道歉是一回事,整改與否、妥善解決與否又是另一回事了

焦點關注行業,同類問題重複發生

如果稍有留意,就能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多年來,那些容易讓人中招的都是老套路。

2012年,家樂福改鮮肉產品的包裝日期、麥當勞過期肉製品放保溫箱繼續銷售;2017年,無印良品、永旺超市等銷售來自日本核污染區的食品;2019年,由“黑工廠”和“黑作坊”生產出的辣條源源不斷流入市場。

這些,其實就是食品安全問題。俗話說,“民以食爲天”,作爲國民剛需,綜合來看,這也是歷屆3·15最爲關注的行業。雖然在經過2014年的曝光峯值(當年被曝光的9個案例中有三分之一是食品行業)之後,被曝光的數量稍減,但公衆還是經常在被曝光案例中看到這一行業的身影,可見企業違規現象依然威脅着消費者的安全權。

另外,隨着互聯網向各行業的不斷擴展與延伸,其中隱藏的安全隱患也引起了消費者的重視,首當其衝的就是信息安全問題。

2012年,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因內部員工泄露售客戶信息,造成網上銀行失竊案;2015年,移動、鐵通等被爆出爲騷擾電話提供各種支持;當然還有2020年,關於SDK(手機插件)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也被曝光……各種套路,不光讓消費者防不勝防,也讓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成爲相關企業的首要命題。

此外,被3·15重點關注的還有汽車行業。

從2012年的克萊斯勒4S店虛報配置、2013年的大衆雙離合變速器安全隱患、2014年的海馬油耗造假、2015年的東風日產等4S店小病大修牟暴利以及捷豹路虎的變速箱缺陷,到2018 年的大衆途銳發動機進水,再到2020年的寶駿汽車變速箱問題,汽車安全問題一直籠罩着消費者。

而上述問題,皆源於國內汽車行業仍處於發展階段,由產品成熟度相對不足、售後服務不到位等缺點所致。

利益和徹底整改或在短期內難平衡?

“當某一行業亂象被集中曝光後,必然推動該行業的監管趨嚴、標準更高,之後的違規案例也就越來越少。”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萬喆表示,這也是3·15晚會的初衷:曝光是爲了讓這些行業越來越好,而不僅僅是曝光它。

事實真是如此嗎?

是的,所以公衆才能看到,案例被曝光之後,相關部門及企業作出的整改行動。以今年爲例,截止目前,北京、上海、高陽縣等地的相關部門紛紛發佈了整治通報,排查、覈實、查處,一系列配套行動之後,有理由相信會在最短時間內將已曝光的亂象肅清。

但是可以做到“永不再犯”嗎?

很顯然,從前文列舉的案例就可以看出,很難。這些因一味追逐利益而暴露出的問題還存在於行業之中。

其實在行業初生的時候,沒有完善的制度可以遏制這些亂象的生長,野蠻發展下頻頻發生,不過被多次曝光後,經歷過數次整改與洗牌,還是很大程度上抑制住了其進一步發展的腳步。

但更關鍵的是,屢禁不絕的行業亂象被爆出是在時刻提醒相關從業者,這個行業仍然存在問題,比如多年來涉及汽車行業的相關問題,已經從單純的質量問題變成了綜合考慮產品缺陷和周邊服務。

某種程度上,這還在給相關監管部門提供可以對症的改革方向,讓監管更加清晰。而爲了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相關部門也可以運用一些先進的智能科技手段,篩查管理漏洞,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建立在消費者及時投訴、媒體按事實曝光、相關部門有效監管的基礎上,一旦企業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將問題整改落到實處,或許才能真正推動行業走上更加良性有序的發展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