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6年建成通車至今

穿越山區的寶成鐵路始終發揮着重大作用

每到汛期

艱險複雜的線路環境也意味着

格外嚴峻的安全挑戰

寶成鐵路沿線有很多防洪看守點

“311”區段“從來沒讓人踏實過”

今年

一隻“手”的出現讓一切有了根本改變

“‘311’隱患一從根本上除掉,汛期的列車運行就更加安全。”7月15日,漢中工務段軍師廟橋路工區看守點職工劉學話語裏充滿了喜悅。

站在嘉陵江畔,遠望寶成線311公里處,490噸鋼筋水泥築就的4座型鋼拱架,宛如一隻鋼鐵巨手,阻隔着巉巖怪石,把寶成線守護在掌心,化解了危石落入線路的隱患,讓列車無憂通過。

“311”指的是寶成下行線311公里760米至800米處的一級防洪點。從2015年5月起,看守工們24小時值守,守護着每趟通過這裏的列車。到今年6月底,他們累計值守8220班次。

“5年多來,‘311’一直是懸在我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劍。”該段橋隧技術科副科長侯輝說道,“每年一進入汛期,大雨大防、小雨小防,我們心裏就沒踏實過。”

“311”防洪點位於秦嶺南麓米倉山,一側是嘉陵江,另一側是60多米高的峭壁,探出一大半的危巖恰好位於線路正上方。一旦塌方落石,至少產生1700多立方米的崩塌量。

劉學說:“我們的任務主要是查看有沒有塌方、落石,保持守機聯控。一個班下來,得接送40多趟車。”在一級防洪點,雨量大時,客車限速通過,一年四季24小時監控。

在避車洞改成的看守房裏,劉學守了4年。看守點50米開外的懸崖邊,一處簡易棚是看守工們睡覺喫飯的地方。兩三尺長的一溜平地,看守工們種的辣椒、小蔥、小白菜正努力地生長。

和劉學一起值守的還有軍師廟橋路工區班長廖浩宇。工區14名職工中,有4人專門看守“311”防洪點。

今年4月,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到“311”防洪點現場辦公,變防爲治,在危巖下建立型鋼拱架支撐,徹底消除線路落石風險隱患。

在山區鐵路既有線施工,空間狹窄,機械進不去;危活石多,易發落石災害;不通公路,沒有水電,施工材料、生活給養只能通過軌道車……施工人員攻堅克難,24小時3班倒作業,連續55天鏖戰,於6月19日完成了主體工程施工。

“這一次整治,隱患從根本上解決了。確保汛期行車安全,我們更有底氣了。”劉學說。

來源:中國鐵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