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又稱措木昂拉仁波,藏語意爲“長脖子天鵝”,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城西北約12公里處,呈東西走向,全湖面積爲604平方公里。

班公湖(吳燁攝)

班公湖湖面海拔高度4240米,它的東西狹長約爲150公里,100公里在中國境內,50公里在印佔克什米爾境內。最大水深爲41米,平均水深5米,南北平均寬度僅爲4公里,是一條典型的河道型湖泊。匯入班公湖的兩條最大支流麻嘎藏布和多瑪曲都位於湖體的東段,而中段和西段淡水補給量銳減,加以中段湖體最窄處只有100-150米寬,湖水在東西方向上的交替不暢,東部淡水很難持續向西補充。

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班公湖湖水是東淡西鹹,東側是淡水,靠近克什米爾的部分是鹹水爲主,整個湖泊由東向西,水越來越鹹。也就是說,班公湖的水是由東側流向西側,但是由於沒有出口,湖水西側水分就不斷地蒸發,湖水也變得越來越鹹,導致西側寸草不生。

通過上面這三張圖,就能看清班公湖的具體形象了。這樣,班公湖的軍事價值和意義就十分明顯了,即只要解放軍抬高東部湖水位,印軍在西側的一些軍事據點和設施就會被淹,就會不戰而退。就當下的情形而言,我國在湖體最窄處100-150米處,抬高東部湖水水位,應該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另外,印還有個七寸——西里古裏走廊。它是印度連接其東部的陸上通道,也是印度國土的咽喉要地,就像我國的河西走廊或者遼西走廊一樣。印度國土布局和形式不佳,主要指的就是這裏。有人將它比喻爲蛇的7寸。西里古裏走廊長約22公里,東翼寬約33公里,西翼寬僅21公里,因其形狀狹長,且戰略地位重要,又被稱爲“雞脖子”。通過下面的幾張圖片,就能看清西里古裏走廊地形地貌。

西里古裏走廊的核心是乃堆拉山口,海拔4500米左右,這裏曾經是“絲綢之路”南線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貿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間條件相對較好的陸路貿易通道,每年4-10月適合於行人通過。乃堆拉,藏語的意思是“風雪最大的地方”。歷史上,通過乃堆拉山口的貿易路線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西藏亞東便是這條線路上最大的商埠。亞東曾是中印之間重要的通商要道。

乃堆拉山口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印度錫金邦交界處。乃堆拉山口距離中國西藏亞東縣約52公里,距離錫金(被印度侵佔)首府甘托克約24公里,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越過山口可達中國西藏的亞東,是連接中印陸路貿易最短的通道。

乃堆拉山口在洞朗地區之北,洞朗隸屬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位於亞東縣下亞東鄉南部,面積約109平方公里。西、南與印度、不丹兩國爲界。

洞朗主要是一個小盆地,周圍邊緣有若干山峯。北接下亞東鄉的亞拉池、夏巨拉;西以巴塘拉、恩窮拉、拉恩久、多卡拉(冬拉)等一線分水嶺山脊與印度交界;西南自吉姆馬珍山(原支莫摯山,爲中國、不丹、印度三國交界點)開始,沿東南方向的切拉、仁崗貢等一線山脊,最南達姐普拉(姐普山口) 與不丹國爲鄰;至東與卓木麻曲相連,與下亞東鄉的魯林,當比山、恰爾塘等地隔河(卓木麻曲)相望;東北至色布、沈久拉、果拉等地。

洞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盆地爲主,周圍多山。西部,沿多卡拉分水嶺山脊東側是相對平緩的高原草甸地帶,草質優美,歷來爲下亞東牧民的夏季草場。主要牧場有拉馬斯、吉淌、庶、龐達等;東部爲陡峭的河谷原始森林地帶,谷深坡陡,地勢崎嶇。海拔由吉姆馬珍山的4363米逐漸下降到姐普拉山口的3145米,海拔最低點爲卓木麻曲出境(不丹)處,爲1655米。

洞朗長期是中國領土,其西南的東阿桑(現屬不丹)在清朝晚期和民國還受下亞東管轄,東阿桑人每年要向下亞東支付差役賦稅。一些人也將洞朗叫做多蘭高地,在多蘭高地掐斷西里古裏走廊,也並非難事。戰爭不管是現代的還是古代的,打的都是後勤的保障,沒有保障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活下去都難,一切也便無從談起。

班公湖(吳燁攝)

(本文根據相關資料編寫,圖片亦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