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晚年迷信神仙和長生不老藥,爲了見到神仙和求得仙藥,秦始皇重用方士,對他們無比信任。

齊人徐市說海上有三神山,名蓬萊、方丈、瀛洲,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只要皇帝出錢派他去,求得仙藥不難。秦始皇非常高興,讓出海求仙藥。結果徐市數年間一無所獲,辯稱海中有大鮫魚阻擋過不去,最後無果而終。

一、秦始皇夢想長生,屢屢被方士欺騙

但秦始皇的夢想怎麼會因爲這小挫折而止步,他仍舊癡迷不老仙藥。他又派方士盧生去尋找羨門、高誓,派韓終等人去求仙人不死之藥。盧生等人在海上漂泊,大海茫茫哪裏是個頭,爲了向始皇帝交差,就假造了一張讖諱圖進獻。告訴秦始皇這讖書是預測未來的書,上面寫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一看,胡人不就是匈奴嗎,本來匈奴就是秦朝最大的威脅,於是打發蒙恬去修築長城,防禦匈奴。在秦始皇眼裏,盧生雖然未見到神仙和仙藥,畢竟還是有功的。

找不到神仙,盧生編造藉口說,之所以尋神仙不着,求神藥無術,是因爲類物有相害的原因,因此人主必須微行以避惡鬼,真人才得出現,人主居住的地方不能讓人臣知道,然後不死之藥纔有可能得到。就這神神叨叨的鬼話,秦始皇也信了,此時他已經入魔了。

秦始皇說:“我羨慕真人,從此自稱‘真人’,不稱‘聯’。並下令咸陽附近的二百里內建大量宮觀,建兩邊有牆遮擋的複道連通各處,在每所行宮裏都有帷帳、鐘鼓、美人和辦公用具。秦始皇搞這麼大排場要幹什麼,實際上就是迷惑外人,讓別人不知道他的行蹤,有敢泄露他行蹤的人殺無赦。

一次秦始皇行幸梁山宮,在山上看到丞相李斯出行車馬儀仗排場很大,隨口說道:“丞相排場不小啊!。隨行的宦官有人將這話傳給了李斯。李斯趕緊裁減了出行的儀仗,秦始皇知道後,懷疑是身邊的人泄漏了他的話。但沒有人承認,好吧,沒人承認是吧!秦始皇就下令逮捕所有當時在場的人,全部處死。這狠招一出,之後再也沒人敢泄露半個字了。

二、神仙和不老神藥不可得,逼得方士亡命天涯

盧生在秦始皇身邊,撒的慌最後自己也圓不下去了。找不到仙藥無法交差,怕受到責罰,於是怨恨秦始皇的專制、剛愎,於是逃亡而去,跑到哪裏了不知道,應該是沒被抓住。

盧生跑了,秦始皇震怒,我待他不薄,他還誹謗我。查一查在咸陽的人,有沒有他的同黨。這一查不要緊,一下坑殺了460多個人。對於此事,《史記·始皇本紀》記載:

’“始皇聞之。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 注: 就是焚書令) 。悉召文學方術士甚衆,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衆去不報; 徐市等費以鉅萬,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以妖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

這段話充滿了秦始皇的憤懣情緒,大概意思是:“這幾個方士太不像話,韓衆跑了,花了那麼多錢也沒得到仙藥,他們非法謀利互相告發的消息傳到我耳朵裏。那個盧生我給他待遇那麼高,居然誹謗我,讓我成爲無德行的人。先前我燒了天下那些沒用的書,召集博學之士來咸陽,就是讓他們幫助我實現天下太平,如今他們卻在這裏妖言惑衆,擾亂人心。我派御史去審查,這些人輾轉告發,查出犯禁者四百六十多人,就將他們坑殺,以警後人。

《史記·始皇本紀》裏提到的“犯禁者”是什麼人呢?“犯禁者”指的是觸犯秦始皇的“焚書令”的人。《本紀》所載,秦始皇三十四年( 公元前213 年) ,在李斯的提議下,秦始皇發佈了“焚書令”。而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就發生了“坑儒”事件。

三、秦始皇焚書坑儒,“坑”得到底是什麼人?

很多人認爲盧生誹謗秦始皇逃跑,秦始皇一怒之下殺的這460多個人都是方士,即那些訪仙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的人。我認爲這與文獻記載是不符合的,以下幾點表明,秦始皇坑殺的就是儒生,而不是方士。

1、從《史記·始皇本紀》來看,這些被坑殺的諸生其實是孔子的弟子,也就是儒生,這從秦始皇長子扶蘇的進諫可以看出端倪。

《史記·始皇本紀》中,扶蘇針對始皇帝坑儒一事諫言: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從“諸生皆誦法孔子”可看出扶蘇說的諸生,並不是指那些求仙尋藥的方士,而是儒家子弟,是被召到咸陽的衆多“文學方術士”。

2、漢朝之前,“方術士”並不是專指方士,《原儒》中說: “儒之名,於古,通爲術士。於今專爲師氏守道之名”,“令獨以傳經爲儒”。古,指漢代以前。今,即漢代及以後。漢朝之前“儒”是泛稱,是“達名”或“類名”,儒生即“術士”。漢代以後,“儒”才成了專有名稱,指的是漢代那些儒家經學的經師。結合史記中扶蘇的諫言和《原儒》對於儒的解釋,說明“文學方術士”指的就是儒生。

3、秦始皇雖然痛恨逃跑的幾個方士,但對於方士尋仙求藥的那些鬼話仍然深信不疑,至死方休。法和術,對於秦始皇來說是一體的,是他信仰的根本,他斷然不會大量殺方士來毀滅自己的夢想。

4、再來看,秦始皇爲何要對儒生下重手,其實也是因爲儒生不遵守“焚書令”,導致秦始皇遷怒於儒生。

“焚書令”中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這樣嚴厲的禁律。意思就是說有敢私下裏談論《詩經》、《尚書》的人,就將被押解於鬧市執行死刑並將其暴屍街頭,以古非今的人誅其九族。

而《詩經》、《尚書》都是儒家的著作。“焚書令”頒佈後,自然引起天下諸生的不滿,很多人不願丟棄自己的思想信念,對秦始皇這一命令不滿的人不在少數。諸生仍然沿襲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各“以其道易天下”,延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風以及“聞令下,則各以其私學議之”的自由評論。就是說儒生和遊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他們認爲這是正當的和應有的權利。

但秦始皇可不這樣認爲,認爲這是妖言惑衆,擾亂民心。與他“皇帝並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的思想相悖,是對皇帝和法家權威的挑戰。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一直是法家獨大,商鞅、韓非、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在秦國一直處於主導地位。秦始皇一開始並不排斥儒家,甚至給長子扶蘇找了個儒學大師——淳于越。但後來發現儒家思想對於法家的壟斷地位構成了挑戰,一些儒生甚至譏諷秦始皇的國策,對於法家和秦始皇的地位構成了威脅。

對儒生不遵守“焚書令”和批評時政的怨恨,使得秦始皇採取了坑殺儒生這一極端措施,妄圖“使天下知之以懲後”,達到法家治天下的思想統一,天下自然安定的目的。

扶蘇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看到儒生被坑殺後,當然要向父親諫言,而這也惹怒了秦始皇,將扶蘇貶走與蒙恬一起守長城。

雖然父子政見不合,秦始皇還是深愛着扶蘇,希望他將來能繼位。而且蒙恬的忠誠,秦始皇是信任的,他手握重兵,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幫助扶蘇。萬一自己有什麼不測,也可以順利繼位。但事情的發展超出了秦始皇的想象,趙高一紙僞造遺詔,就將秦始皇的設想擊得粉碎。秦始皇採取焚書坑儒等一系列措施,希望秦帝國能萬世傳承,江山永固,但現實如同他求仙問藥一般,可望而不可及。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事件告訴我們,只讀小說、聽評書,根本無法學到真正的歷史。我們應該多讀正史,而《史記》,是最好的選擇。秦始皇“焚書坑儒”,圍繞坑殺的是儒生還是方士,學術界一直有爭議。而從司馬遷的《史記》中,我們可找到歷史真相的一些端倪。司馬遷生活的時代離秦始皇只有100多年,能較爲真實的記錄秦朝的歷史。《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這樣的一部絕世奇書,無論喜愛國學歷史的大人和孩子,都是絕對不可錯過的。

作爲史學家,司馬遷可謂出類拔萃,他苦心孤詣13年,最終編寫出《史記》這樣,史實與說理兼備的大作。畢竟在所有史書中,《史記》能夠被稱之爲是二十四史之首,說明其本身就有着過人之處!

魯迅先生曾盛讚《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金聖嘆(把《史記》作爲“六才子書”之一,梁啓超認爲《史記》實爲中國通史之創始者,《史記》還被教育部列入新課標小學生必讀書目! 讓孩子多讀史記,那你的孩子眼界一定差不了!這裏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精裝四冊版《史記》,文白對照,有了譯文不再爲閱讀文言文喫力而煩惱。

這套書是原著正版,紙張精良 足本足回,圖書裝幀精緻;鎖線膠裝,書籍任意摺合。贈送精美手提袋,如果饋贈朋友高檔有面子。只需129元,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套4冊精美的圖書,無論是自己看還是送孩子,送朋友,都特別合適,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

參考資料:

《史記》司馬遷

《也談秦始皇“阬儒”》袁永椿

《還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歷史真相》劉亞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