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歌

很多人對清宮歷史劇比較感興趣,其中《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更是俘獲了很多觀衆的心。在這兩部歷史劇中,有很多經典橋段,在歷史上是發生過的,也有一些是沒有的。

《雍正王朝》中,我認爲最經典的莫過於八王議政逼宮,就是八阿哥廉親王帶着九阿哥、十阿哥,還有其他各個旗主,要求恢復八王議政。這等於是直接和雍正開戰,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廉親王的計謀沒能得逞。

但是八王議政是個什麼制度,這個制度和清朝有着怎樣的聯繫。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被逼宮之時,沒人站出來幫他說話,只有張廷玉站出來,並把八王議政的來歷講了一遍。

根據張廷玉所說,八王議政是努爾哈赤時期纔有的,是爲了適應後金發展所設立的特殊制度。我們都知道努爾哈赤是滿清的開創者,他先是統一了女真各個部落,建立了後金政權,從而才得以取代了明朝。

但是,在此之前,後金政權是由各個女真部落聯合在一起的,努爾哈赤爲了維護好和每個女真部落的關係,他開創了“八王議政”的制度。其實,早在後金政權建立之前的三百多年前,蒙古人的“布里爾泰會議”,同樣是爲了維護蒙古政權。

努爾哈赤和其他女真部落首領相比,他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君主,在當時那個特殊環境之下,八王議政無疑團結了女真各個部族。我們從《舊滿洲檔》中得知,努爾哈赤在罷黜了代善太子後,他首次透露了要實行“八和碩額真共治國政”的意圖,“今後大事由八和碩額真裁決”。

在滿文裏,額真一詞的真實意思是“主人”。當時努爾哈赤確定八個人中,就有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以及努爾哈赤十子德格類、代善長子嶽託、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以及“多爾袞、多鐸”(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和十五子,兩兄弟共享一個名額),實際上是九個人。

從《舊滿洲檔》中來看,當時努爾哈赤規定重大事情的決策,需要和八王一起商量討論,而大汗需要積極採納八王的建議。當大汗和八王意見不統一時,大汗有權按照自己的想法執行,但是另一方面八王也有權力罷黜大汗。

更爲重要的是,八王很多權力和大汗相似,比如八王有權授予官職,任免各旗將領;八王有共同斷案、做出裁決的權力;八王與新汗共同議處軍國大政。

努爾哈赤時代,這些八王還能得到約束,但是一旦努爾哈赤死後,後來的大汗又該當如何?到了皇太極時代,他開始有意削弱八王的權力。

伴隨着滿清入關後,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成員變得越來越多,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是好事。這些人的權力必然會和皇權產生矛盾,慢慢地就會威脅滿清的統治。

順治至康熙時期,隨着內閣制度的產生,國家政事很多都集中在內閣裏面處理。雖然議政王大臣會議還存在着,但是其職能卻發生了變化,已經變成只負責皇帝出遊、旗務、少數民族事務及重大刑審案件等具體事務,無關乎軍國大事。

到了雍正時期,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更是進一步被削弱,雍正先是整改各種稱呼,其次還削弱各個旗主的權力,讓各個旗主自行監督上報,之前都是由本旗的旗主處理的事情。

到了乾隆時期,議政王大臣會議取消了職名,隨後這一制度也正式被取消了。其實雍正帝時期,他就想取消這一制度,但是當時雍正面臨的阻力還是很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