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最富有的國家,爲何落得如此淒涼?美媒萬字長文痛批政府)

【文/觀察者網】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的確診病例始終居高不下,但政府卻堅持“全面復工”的迷惑操作,導致局勢失控,疫情反撲更甚以往。作爲“全球最富有”的國家,美國何以栽到這個地步?

當地時間7月20日,《華盛頓郵報》的四位記者聯名發表了一篇萬字長文,痛批特朗普政府不作爲,歷數他們暴露出的種種缺陷:

政府決策缺乏連貫性、政治鬥爭兩極分化、公共衛生投資不足、懸而未決的經濟和種族不平等問題……

500

7月4日的拉斯維加斯街頭  圖源:美聯社

這四人分別是喬爾·阿亨巴赫;(Joel Achenbach)、威廉·萬(William Wan)、卡琳·布呂利亞爾(Karin Brulliard)和切爾西·簡斯(Chelsea Janes),他們都供職於《華盛頓郵報》,資歷最久的已經有30年了。

文章開篇講了一個小故事。當地時間7月4日,達拉斯一名64歲的醫護人員伊莎貝爾(Isabelle Papadimitriou)因忙於治療與日俱增的患者,感染新冠不幸去世。她的女兒目睹了當地飆升的病例數和住院率,目睹了拒絕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離的民衆,也目睹了美國在控制疫情無果的情況下還要催促復工。

“我覺得媽媽的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對特朗普政府、我們的政治現狀和那些現在還不肯戴口罩的人感到憤怒,” 她難過地說道。

500

感染新冠去世的伊莎貝爾  圖源:華盛頓郵報

新冠疫情已經蔓延了6個月,很多國家都能嚴格控制住,將感染率降到幾乎爲零,但美國的表現卻讓全世界都大跌眼鏡:失控了。

去年10月,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非政府“核威脅計劃”曾針對全球195個國家的流行病防範能力,做過一項“全球衛生安全指數”的評估,美國以83.5分(滿分100分)位列榜首。

500

這樣的國家面對新冠,竟然顯得如此“措手不及”?“核威脅計劃”負責人貝絲·卡梅倫(Beth Cameron)直言,這是因爲美國根本沒有真正去嘗試控制疫情。

如今,美國只是忙着黨派仇恨和“文化戰爭”,3月就暴露出的核酸檢測遲緩的問題,等到7月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發嚴重,想追蹤接觸者就更不靠譜了。文章推測,美國可能會面臨第二波疫情高潮和第二輪經濟停滯。

作爲“全球最富有”的國家,美國向來以“有能力面對災難性危機”爲傲,這回是怎麼落得如此境地的呢?

文章指出,這並不是偶然,只是把美國的一系列缺陷集中暴露出來了:

政府決策缺乏連貫性、政治鬥爭兩極分化、公共衛生投資不足、懸而未決的經濟和種族不平等問題……

美國的社會結構是龐大、無序、多元化的,政治結構是分散的,宛如一塊“拼布”。但病毒可不分州界,導致這些一下子變得毫無意義。至於美國政府犯的最大錯誤,莫過於在病毒肆虐時匆忙重啓經濟,專家早在4月就提醒過,要先等疫情平緩下來,但是政府不聽。

“如果我們擁有來自國家、州、地方各層的強有力的指導,也許我們就可以堅持下去,把病例曲線降到0。”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無奈地表示,“現在曲線卻在上升,而且我看不到頭。”

500

3月1日至7月16日,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疫情曲線對比  圖源:華盛頓郵報

此外,據美國公共衛生業內人士透露,自2008年以來,該行業前前後後裁員近6萬人,佔到總數的近四分之一;自2003年以來,美國疾控中心的應急預算

也削減了30%。因爲沒有及時把一些新冠病例統計進“已康復病例”,日前,有一位西弗吉尼亞州的業內人士被辭退了。但她透露,這其實因爲全美的電子疾病監測系統都太差了,“我們開着破福特,卻想要一輛法拉利。”

有專家稱,美國的公共衛生系統很可能不堪重負而最終崩潰。現在,美國已經形成了檢測慢、追蹤慢、隔離慢、醫院和醫護人員超負荷的“蝴蝶效應”,會讓民衆失去希望以及抗擊病毒的決心。

500

停工的休斯敦街頭一角  圖源:美聯社

如今,由於特朗普的“努力”,很多美國人都相信是專家和主流媒體誇大甚至“捏造”了新冠疫情的嚴重性。他們想恢復擺脫3、4月時的緊迫感,恢復以往的“正常生活”。文章呼籲,停工也許是痛苦的,但卻是有效的。

美國曆史協會的執行理事詹姆斯·格羅斯曼(James Grossman)也表示,後人評述歷史時,可不會給特朗普什麼好評。“看看大蕭條時期的羅斯福是如何團結國家的,即便沒有成功,也會試圖讓大家的心聚在一起。但這屆總統是個例外。”

相關推薦
  • 戴上口罩不忘甩鍋 特朗普再提"看不見的中國病毒"
  • 特朗普:全球都嫉妒美國新冠檢測規模,接受2020年大選結果還太早
胡淑麗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陸雨聆 責任編輯:胡淑麗_MN74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