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都落幕了,但是考生和家長們的心還懸着,蜀黍們的心也還懸着……

今年的考試成績公佈時間也延遲了,大家在焦急等待的同時,一羣騙子們也開始伺機而動,爲了守住孩子們的夢想和家長們的“錢袋子”,蜀黍們送給大家一份防騙指南,提醒考生及家長提高警惕,謹防上當。

一、前查分?NO,木馬病毒

中高考結束後,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急於知道成績的心理,通過家長羣、考試羣、短信等發送“可以提前查詢分數”的廣告或鏈接,以繳費提前查詢分數爲由,誘導受害人轉賬實施詐騙;同時,不法分子還會利用鏈接中嵌入的“木馬病毒”,從後臺竊取考生輸入的姓名、身份證號、准考證號、手機號、銀行賬號等,以實施二次精準詐騙。

【防騙提醒】謹防虛假查分網址鏈接,查詢考試分數應通過教育部門公佈的正規渠道,凡是聲稱可以提前查詢分數的不明鏈接都是詐騙。

二、志願填報?NO,詐騙工具!

隨着高考的結束,很多所謂的“高考填報志願APP”相繼而出,家長及考生的辨別能力不夠,往往會下載這類軟件,殊不知很多軟件是載有病毒的詐騙軟件,一旦下載,會快速植入並控制手機,不僅私自羣發病毒短信,還會將手機裏的隱私信息回傳給騙子,輕鬆盜取你的支付寶或電子銀行賬戶。

【防騙提醒】填報志願在省招辦制定官方網址填寫相關信息,對於不確定網址或者軟件可向各地教育部門進行諮詢,對於非正規部門發出的填報APP都要抵制。

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發佈

江西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志願填報時間安排

三、志願指導?NO,願者上鉤!

針對考生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近年來一些商業機構湧入“志願填報指導”市場,每年高考志願填報前夕,總有中介或網站宣稱掌握“內部大數據”。各地教育考試院已明確表示,報考志願前均向考生印發了志願參考資料供研究填報,沒有跟任何社會性機構或企業合作,商家所謂的“內部大數據”純屬噱頭。

【防騙提醒】填報志願應結合各地招生考試機構的指導服務和教育考試院印發的參考資料合理填報,凡是吹噓所謂“內部大數據”由“權威專家”高價推薦的填報指導都要小心上當。

四、內部指標?NO,想太多了!

每年總會有一些經過包裝的、所謂人脈廣的“能人”“牛人”在高考期間活躍,假冒招生辦工作人員或高校某領導的熟人,重點針對高考成績不理想或落榜、家庭經濟條件尚可的考生和家長,鼓吹能用錢買到“校長指標”“內部指標”“計劃外指標”“點招指標”等,利用家長“花錢買指標”的心理騙取定金後迅速撤離。

【防騙提醒】高校招生實行“陽光工程”,有“十公開”的要求,還有嚴格規範的錄取程序和監督機制,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向社會公佈,所謂的“特殊渠道”“內部指標”都是騙局。

五、獎學金?NO,天上掉餡餅!

不法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考生身份信息後,假冒教育局工作人員等身份,告知受害考生獲得了“獎學金”或“高考補助金”資格,要求繳納押金或手續費,部分學生和家長輕信後落入騙子圈套。

【防騙提醒】除了“高考獎學金”之外,騙子還會以“高考補助金”“復讀補助”等各種名目實施詐騙。考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各類證件,不要向不明APP或網頁以及無關人員透露個人信息,切不可輕信非官方信息。

六、通知書?NO,求證真僞!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普遍存在急切、複雜、僥倖的心理,通過手機、網絡發佈虛假錄取信息,甚至直接向考生郵寄僞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錄取費”等打入指定銀行賬戶。面對送上門的“意外之喜”,部分考生和家長沒能保持冷靜,不知不覺跌入不法分子早已佈下的陷阱之中。

【防騙提醒】錄取信息請通過官方招生網上查證,正規的招生錄取不會產生任何費用。切勿相信自身沒有報考的院校投遞來的“錄取通知書”,以錄取爲名提前收取保證金、佔位費等費用的是詐騙。

七、高等教育?NO,混淆視聽!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當前高校辦學形式多樣化的情況,故意混淆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等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等的區別,把考生介紹到院校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其他辦學形式學習,從中斂財。

【防騙提醒】考生家長及考生要了解不同辦學形式的區別,針對考生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學校,不要輕信街頭廣告或宣傳。

八、在家賺錢?NO,因小失大!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想在暑期兼職一份即輕鬆又能快速掙錢工作的心理,通過各種網頁、QQ羣、微信羣、手機短信支付寶等發送刷單可返現(賺錢)信息,並預留聯繫方式,一旦有考生主動聯繫,再通過發送鏈接、支付寶、微信等收款二維碼的方式要求刷單,並立馬返還一筆或幾筆小額刷單佣金,之後以“完成更多任務”爲由,讓考生連續多次刷單或者刷大金額單,從而詐騙錢財。

【防騙提醒】網絡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爲,通過網絡刷單來賺取零花錢,很可能得不償失。由於雙方几乎不見面,被騙後自身權益很難得到保障。選擇兼職要通過正規網站和途徑查找,對求職單位要多方覈實,同時不要隨便透露個人信息,不要輕信街頭廣告或宣傳。

九、網絡購物?NO,得不償失!

不法分子通過網絡發佈熱門低價商品吸引學生羣體,誘導受害人私下交易,以此實施詐騙。不法分子還會冒充購物網站的客服,撥打電話或發送短信,謊稱受害人拍下的商品缺貨、質量問題、快遞丟失,可以辦理退款賠付,然後要求受害人輸入銀行卡或支付寶賬號、密碼、驗證碼等個人信息,甚至要求受害人開通各種借貸平臺APP,從而實施詐騙。

【防騙提醒】網購要通過正規網站交易,不要私下交易。不要輕信陌生人的電話。不明網頁鏈接和二維碼不輕易點擊或掃描,涉及資金的更要慎重,增強安全防範意識。

【警方提醒】

考生和家長要避免上當受騙,首先要堅持常理和常識,儘量通過權威、正規的渠道獲得各種和高考有關的信息,而不是道聽途說,甚至把微信羣、朋友圈獲取各種信息當做“葵花寶典”。多一份用心,多一處求證,就是多一份對自己的保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