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福山景区,位于洽川风景名胜区的入口区域,景区内展示了丰富的中华“福”文化内涵。是洽川风景名胜区的门户景区,因山形酷似蝎子而俗称“蝎子山” ,民间有“聚宝盆、福寿山,蝎子趴在盆中间”之说,其山势“一峰耸柏,万柏环青”,自古有“秀夺终南”的赞誉。福山福源渊远,九福共和,儒、道、释三家和处,大道自然,福福相连。

景区门口

远眺福山

福山是陕西关中地区东部的山脉,位于合阳县。东临黄河,西隔大峪河。呈阶梯地形,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海拔在342~1543.2米之间,南北长41.8公里,东西宽35.6公里,总面积1341.46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依次为河谷阶地、黄土台塬和低中山。在总面积中,塬面占65.6%,沟壑18.2%,素有"一山一滩川,二沟六分原"之称。

福山建筑群由前院、后院和偏院组成,山顶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2135平方米。另有长220m、宽3m的砖石砌筑的山路。

建筑群

前院由山门、药王殿(供奉十代名医)、三义殿(供奉蜀汉刘、关、张三兄弟)、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及菩萨)、两旁配殿(分别供奉送子娘娘和三圣母)组成。后院主建筑为上下两层的三清阁,供奉道教三清诸神。两厢分别为玄武殿(供奉玄武大帝)和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三清阁旁是高耸的魁星塔。西南偏院为印光堂,主房供奉诞生于合阳县赤东村的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另有转角楼和两座生活用房。福山周围群柏竞秀,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13棵。福山让人称道的,不仅是它独特的造型,关键在于它的“三教合一,和睦相处”。在这座山上,供奉着佛教的释迦牟尼,道教的老子,还有儒教的孔子,这种现象在我国十分少见。

福山景区正门的牌匾由全国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字并书写的“福门”二字,天下的福为五福,然而福山的福却是九福,进入山门可以看到东西两面各有一面墙,西边是富、寿、康、德,中间是“和”字,东边是怡、顺、旺、久,中间也是“和”,中华福文化研究会在2005年把“和谐”定位福的核心,所以福山也是“一福、二寿、三康、四德、五和、六怡、七顺、八旺、九久”。

福门

在福门的东侧,有座角亭,亭内悬挂着一口“福钟”,人们把它叫做“福音阁”。循着蝎子尾登上“福音阁”,不但可以俯瞰福山的全貌,还可以敲一次钟,报一声福,敲九次钟就会报九次福,但最多敲九次,因为中国人讲究最大数值为九。顺着“福音阁”继续往西走,就是揽福台了,站在揽福台上,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福山的形貌,蝎首仰天,蝎尾接塬,来福山的游客在登完山返回的时候都会在揽福台停下留影,寓意载福而归。

挂满福带

历史传说:进入福门后,前面的红石雕是福山的山标,“天蝎赐福”。因为福山,形似蝎子,又名蝎子山。说起蝎子山,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上古时期,大禹斧劈龙门,疏通河道,天下太平,谁知漏网之鱼鳖海怪,又兴风作浪,祸及百姓。木星福神然后派遣天蝎平妖降魔,这样一方百姓才得以平安。后来天蝎的就在黄河的西岸化为巨石变成如今的蝎子山。又因天蝎驱邪赐福,所以也叫福山。

形似蝎子

每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前后三天,是传统的福山庙会期,现更名为福山祈福节,届时天未明,黄河沿岸各村的人们,携儿带女,带上祭品,前去祭拜福山神灵。此时的福山庙院,鞭炮震耳,香烟缭绕,上山的人摩肩接踵,把狭窄的山路挤得水泄不通。尤其是大雄宝殿、送子娘娘殿和药王殿前,祭祀敬献的,求神抽签的,有病求药的,虔诚还愿的,进进出出,拥挤不堪。福山门外广场上,五光十色的商业摊点,忙不迭地推销着各自的商品。各种游艺和杂耍地摊前,围满了好奇的青少年,山上山下一派热闹景象。三天庙会,有数万人参与其间。

合阳小吃

清汤羊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