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天

7月9日上午

连一医通灌39病区门外

突然喧闹起来

责任护士夏雨蒙从门禁探视监控发现

门口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定睛一看

领头的还是位老熟人——王阿姨

是上周刚故去的25床王爷爷的大女儿

夏雨蒙赶紧走了出来

只见王阿姨回头一喊

“安静一下,我是大姐,我来说”

王阿姨

小夏呀,这是我们家兄妹6人,我按你们天天问我的那几个问题问过他们了,你看看,这是我们的名字、电话号码,其中只有三妹是从浙江回来的,我让她隔离了15天才来,要不是等她,我们早来了,而且我们也都没有过发烧、咳嗽……

只见王阿姨一边说

一边拿出早早准备的好的纸条

(一床一陪护,咱连一医疫情防控探陪管理那是绝对严格滴!)

王阿姨

我们兄妹几个今天来,就是想给你们送面锦旗的。我父亲在你们这里住了6年多,多亏你们的照顾,这么些年来,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感谢你们这么多年如一日的照顾……

听完王阿姨的讲述

连一医老年科的医护们十分感动

往日和王爷爷朝夕相处的日子也浮在眼前

10年前,当时83岁的王爷爷第一次来到老年科,从那以后,王爷爷也就成了老年科的常客。

6年前,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癫痫、慢阻肺等基础病,居家控制不佳,王爷爷就成了老年科的“常住大使”,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科室的医护和王爷爷、王阿姨就像是一家人。

每次提起王爷爷

39病区的每位医护人员

心中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孟云霞

主任

王老在我们这里住了这么久,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给他调整饮食的时候。

一开始王老是经口进食的,后来因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神志昏睡,入量急剧减少,营养跟不上,加上糖尿病,还差点发生低血糖,为了保证营养,我们当机立断给他进行鼻饲,但是家庭自制的鼻饲液鼻饲后又出现新的问题,不但血糖问题没有缓解,还出现了不消化的情况。

对,还记得当时和主任汇报后,主任连夜就制定了新的解决方案。经过一次次的调整,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王爷爷的治疗方式。

包金星

医生

当时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到后来静脉输液泵+加热器经胃管泵入,再到后来有专门的营养泵泵入,期间还因为不耐受出现腹泻,通过调整营养液用量,调节肠道菌群,一次次化险为夷,现在想想,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顾志菊

护士长

王老可是我们科的“重点关注对象”,因为基础病多,营养差,自理差,还存在认知障碍,当时王爷爷刚上胃管的时候,因为插着胃管不舒服,多次自行拔出胃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发明了一个管路二次固定装置,还获得了专利。

作为静疗小组网络成员,我对王老关注最多的就是输液问题。

王佳芹

护士

王老比较胖,还爱出汗,输液困难咱就不说了,置了PICC后,输液虽然解决了,但是PICC贴膜覆盖处的皮肤1周后,出现了红疹,当机立断,给王老爷子改用抗过敏贴膜,但是抗过敏贴膜也没用。

当时科室李可欣护士正在北京进修,她说她学习所在的医院,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都是使用高透膜,李可欣护士立即在当时的医院买来高透膜,快递回来。可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之后又通过查阅文献,发现3M液体辅料有隔离汗液的作用,配合高透膜使用后,终于解决了皮肤的问题。

……

老年科的医护和王阿姨的兄妹们

一起回忆着王爷爷的过往

王老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历经战争苦难

意识稍清醒

就会和医生护士们聊一聊解放前的事儿

告诉他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爱党爱国爱人民”

王老是医护们心中敬爱的王爷爷……

一边回忆一边流泪一边怀念

每当王阿姨姊妹们向医护表示感谢时

孟云霞主任总会说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数年如一日的付出,就是希望尽我们的全力减轻老人的痛苦,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开心幸福的颐养天年!”

在老年科,经常有这样感人的故事

把老人当家人,以爱心换真心

老年科的病房里经常传来欢声笑语........

老年医学科

老年医学科创建于1985 年,目前专科人员44人,医师14人,护士30人,医师队伍中高级职称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本科以上学历100%,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开设两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112 张。

科室已形成一支集医疗、急救、护理、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合作化团队。近年来,老年科每年主办市级老年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促进连云港市老年医学的发展,同时每个月都会在社区或者养老院进行老年病健康宣教,已成为连云港市老年病、干部保健医疗的重要基地。

夏雨蒙 顾志菊/供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