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預付制消費頑疾亟待根治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劉瑤 單位: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檢察院) 

上週播出的央視3·15晚會點名了嗨學網退費難問題。退費難,暴露出教育培訓市場乃至整個預付制消費市場背後的頑疾。

目前,預付式消費主要存在於健身娛樂、教育培訓、美容美髮、家政服務、裝飾裝修、共享單車等行業。經營者通過發行預付費卡、預繳預存等方式收取消費者押金、會員費、課時費(課程費)等預付費用的消費模式,並在經營者及其所屬集團、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商品或者服務。一旦遭遇經營不善,部分商家就會突然倒閉、老闆跑路,致使消費者被告知卡不能繼續使用,商家拒絕退費等,損失金額從上百元至上萬元不等,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此次嗨學網被點名就反映了這樣的問題。儘管國家和各地已經陸續探索制定了一些規範性文件和指導意見來規範預付式消費的市場行爲,如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8月發佈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要求校外培訓行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的費用;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企業發行預付卡需在發行後30日內到商務部門備案預收資金的一定比例向各商業銀行存入存管資金。但由於目前預付制消費市場的管理涉及多個監管部門,法律對部分監管職責規定不明確,對於企業資金使用情況未能進行有效跟蹤監管,部分行業還存在監管空白。此外,違法成本低、缺少有效懲戒機制也是部分發放預付卡商家“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

針對預付式消費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建議建立失信主體黑名單,對於將預付式消費領域跑路、未按約定退還消費者預付款項的經營者及主要負責人,通過信用信息網公開披露,用信用和市場機制進行約束,提高失信成本,讓失信的人寸步難行。完善相關立法,明確監管職責,使執法部門能夠有法可依,填補市場監管漏洞,也使市場主體能夠明確行爲的邊界,對不法行爲形成震懾。完善資金管理制度,保障資金安全,商家進行預付卡銷售之前,必須到有關部門備案,並向銀行繳納高於一定比例的存款金或保證金,並且每個季度向監管部門上報髮卡數量和經營情況等;將髮卡主體的運營情況納入有關部門的監管範圍,對出現的明顯問題可以及時採取措施。

此外,檢察機關還可發揮檢察公益訴訟作用,促進社會治理。對於常見的退費難、關門跑路等行爲,除了通過刑事追訴追贓挽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索賠之外,還可以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或探索公益訴訟新領域,支持消費者民事公益訴訟,運用磋商等方式督促有關主體自行糾錯整改,既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又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和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