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这是一个有趣的提问。

河里溺水和海里溺水有什么区别么?还真有,区别就是液体进入人体内的渗透压不一样。

江、河、湖、池水一般属于低渗,统称淡水。淡水淹溺后,水分经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很快被渗透入肺毛细血管而进入血循环。加之肺泡的面积大(约有70~130平方米)于是在3至4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增加一倍。引起暂时性的血容量过多及血渗透压减低,引起低钠、低氯和低蛋白血症;肺泡壁细胞受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发生不张,产生动静脉分流,加重低氧血症;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碎,引起血管内溶血,导致高钾血症,引起心室颤动而致心脏停搏;溶血后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衰竭。同时,脑因缺氧亦遭到损害。

海水为高渗液,所以当海水进入肺脏后,经肺泡壁将血中液体吸出,其速度也很快,大量液体被从血液中转移到肺内。动物实验在3分钟内可使血容量减少40%,引起严重的肺水肿及血液浓缩,使肺泡充满含蛋白的血色粘稠液,部分肺泡破裂,严重影响血液氧合,血氧含量很快降低。使血钠在3分钟左右增高2/3、血钙含量增加一倍。血镁增加数倍,血氯也增高,造成电解质的严重紊乱。但一般不出现心室纤颤。随着动脉血压的严重降低,心肌因缺氧等出现心力衰竭,终至停搏。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溺水者的个人情况不同,溺水时的水温等具体环境不一样,淹溺程度受这样的影响更大一些,河里还是海里溺水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溺水和自杀、车祸是我国意外致死的三大主要原因。溺水后患者的症状有昏迷、皮肤黏膜苍白和发绀、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或淤泥、杂草,腹部常隆起伴胃扩张。复苏过程中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并可有心力衰竭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各种表现,肺部感染较常见。淹溺者中约有15%死于并发症。

不过,无论是河里溺水和海里溺水,区别只是后期入院治疗时给药的不同,现场急救操作时是没有区别的。

游泳时溺水,应该如何展开自救呢?有4个步骤:

1、立即迅速将溺水者救离水中。

2、一律不控水,呼吸心跳已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仍应按ABC(开放气道——吹气——按压)的复苏操作顺序,先连续做5次口对口吹气,再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此后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便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如此周而复始,直至救护车到达。如无呼吸、有心跳,则无须做胸外心脏按压,只吹气(每分钟12-16次)。

3、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4、如有外伤,尤其头、颈部损伤,及时处理。

特别提醒一句:溺水者呼吸心跳超过10分钟,也不要轻易放弃。与其他情况不同的是,溺水者呼吸停止在先,心跳停止在后。故溺水后心搏仍可持续5~10分钟左右,大脑仍可有血流灌注,避免了完全性缺血的迅速发生。国内外资料表明,在淹溺后5分钟内获救,完全复苏率最高。目前,复苏成功且无大脑后遗症的,最长的溺水时间为40分钟。

相关文章